第二百五十八回還有什麼?
探春低了半天頭,方才無力地繼續問:“可還有別的?”
沈嬤嬤遲疑了一瞬,方低聲道:“才進宮的小主們多有說話不防頭的。前年奴婢聽見有人說,前幾年有過一位杭州知府,跟貴府先姑老爺林探花不僅是蘇州同鄉,還是同科,後來因事沒了。他家只留下了一個女兒,自幼體弱多病,性子怪癖。偌大的家業沒守住,身入空門都未得躲過,直到前年上了京……”
探春的神情微微一凝。
這是在說——妙玉?
沈嬤嬤看著她的表情,知道她已經明白過來,輕輕喟嘆,續道:“後來才聽說,這位姑娘進了貴府。此事雖然沒什麼人在意,但卻驚動了上皇和太后。奴婢有一回去太后宮裡送東西,聽見兩位嬤嬤議論,說是一個姑子而已,怎麼能讓上皇跟太后動了肝火……”
探春垂眸,半天方搖頭道:“這個人,我說不上話。須得慢謀。嬤嬤可知道,她家究竟得罪了什麼人麼?”
沈嬤嬤卻不肯直說:“只知道她家的古董,當年在江南道上是出了名兒的珍稀。她父親在世時,還曾經把家裡珍藏的一隻兩漢時的銅鼎給上皇賀壽,很是鼓譟了一陣子。”
探春忽然想起馮家開在忠順王府旁邊的古董鋪子,輕輕地從鼻子裡笑了出來:“原來如此。”
沈嬤嬤見她竟沒有任何懼怕,反而鬥志滿滿的樣子,只得委婉勸道:“府上正是好時候,犯不上樹這沒緊要的敵。奴婢聽說那位寶二爺前些日子剛捱了賈員外郎一頓教訓,可不就也是為了這樣沒緊要的事情麼?”
探春挑眉:“怎麼?連這樣的事情,宮裡都知道麼?”
沈嬤嬤道:“太后娘娘長日無聊,又不像上皇有的是玩意兒,自然是天天打探著各家的新聞故事兒解悶兒。府上人口多,事情也多,賈娘娘又被兩宮看在眼裡,奴婢們自然也就知道得多一些。”
事情多?兩宮都看在眼裡?
這是在說榮寧二府實際上就是個篩子麼?!
探春哭笑不得,索性問道:“嬤嬤還聽說了什麼,一併都告訴我罷!”
沈嬤嬤拿了帕子沾額上的汗:“也並沒有多少了。左不過就是寧國府裡賈將軍很是疼愛去了的兒媳,榮國府裡承爵的長房夫婦兩個實在庸常,只得連正堂帶中饋,一併交給了大小王氏照管……最新的,就是三姑娘你極為出色,嫡母那樣厲害都壓不住,由得姑娘在外頭大出風頭……”
探春扶額:“我凡出門都躲著大家走路,怎麼還說我出風頭?我這要是還算了出風頭,薛大姑娘呢?又怎麼說?”
一向都板著臉的沈嬤嬤難得含了一絲嘲諷在嘴角:“薛大姑娘沒人說。大家都是暗暗地互相警告,萬萬不能請了她進門,須知請神容易送神難。”
探春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連連點頭:“這個話極有道理!”
正說著,外頭待書叩門:“姑娘,林姑娘打發人來請您過去一趟。”
探春答應一聲,笑向沈嬤嬤問道:“嬤嬤是跟我過去看看林姐姐呢?還是在家歇歇?福嬤嬤那裡想必已經得了今天咱們鬧了一場的信兒,不如嬤嬤等幾日再跟我出門罷?”
沈嬤嬤想了想,卻道:“不妨事。許嬤嬤一直惦記林家姑娘,奴婢倒是很想替她去瞧瞧。”
探春自然不會有異議,一起去看林黛玉。
原來是為了寶玉又不搬了,黛玉想打聽為什麼。探春卻不好當著沈嬤嬤的面兒把實情直白地說出來,只好含混地表示賈政和賈母之間有些誤會,如今已經解開,自然也就不會把對寶玉的規劃半中間改掉。
自此,沈嬤嬤倒是跟福嬤嬤似的,開始在探春身邊跟進跟出。只是她在宮裡多年訓導宮女養出來的習慣,臉上總是沒有任何表情。眾人都隱隱約約聽說了她規矩大,很是跟探春慪了一回氣,看她這樣子,都以為她仍舊在與探春賭氣,寸步不離乃是為了捉探春的錯兒。
惜春悄悄地拉了探春,給她出主意:“不然,咱們想個法子,讓她狠狠地得罪老太太一回,便是皇后娘娘,也不好意思讓她繼續留在咱家的。”
探春笑著去刮她的鼻子:“萬萬別讓人聽見這話。不然,好妹妹,你可就嫁不出去了!”
李紈冷眼旁觀,看出了一些端倪,私下裡問探春:“這沈嬤嬤和福嬤嬤在宮裡不是一邊的罷?當著福嬤嬤的時候,我看她瞧著眾人的眼神兒格外冷峻。偏一轉眼,瞧著林丫頭又格外慈祥。”
探春拉著她笑:“咱家最明白的人,乃是大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