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斯康洛克(《愛的概念及其與婚姻關係的變化》,賓西法尼亞社會學會,

年。

第四篇 獨身

引言

文化最奇妙的力量在於,它能使生活在這個地球某個角落的某一群人以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在另一群人(生活在同一地球之上)眼中變作驚世駭俗;使某一群人以為不可或缺的東西,在另一群人那裡變得可有可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中國,人人都要結婚。誰也不問為什麼,誰也不知為什麼,總之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似乎別無選擇。即使是結婚年齡偏離中位值前後三年這樣的區區小事,也會引起大量猜測和議論,給當事人帶來憂慮和忙亂。與此同時,生活在地球另外地方的一些人中就有故意選擇獨居的,就有三四十歲才結婚的(蕭伯納

歲才結婚),也沒有人說他們是找不著物件故意在充硬漢。在這裡,我們無意評判二者孰優孰劣,只是感慨於文化塑造社會規範和風習的神力罷了。筆者留學美國時,有一次問起一個美國中年男子為什麼沒有結婚,答曰不知怎麼就耽擱下來,並淡淡地加了一句:也許還是該結婚,結了婚的人責任感會強些。我問:此話怎講?答:聽說結了婚的人去投票選舉的比單身者多。如果這就是應當結婚的理由,那結不結婚真是無所謂了。目前美國每四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單身家庭,獨居的人口正在迅速膨脹。

至年間,美國

歲之間的獨身人數幾乎增長三倍

萬增加到

萬。據統計,加拿大的單身家庭在家庭總數中也佔到五分之一。這些人中許多並非被迫獨居,而是自願的。當然,結婚的重要性在中西兩種文化中的差別還同許多其他條件聯絡在一起,例如,在西方,單身並不意味著沒有性生活,但在中國,婚姻幾乎是性生活惟一被允許的途徑,這恐怕也是在中國人人要結婚的原因之

這項研究以獨身者為研究物件,內容包括他們的組成成分,他們的生活經歷,獨身的原因,他們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感覺和看法以及周圍環境的壓力等等。在中國獨特的社會環境中,他們還會遇到一些獨特的問題,文中還包括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態度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期望。

文獻綜述

關於獨身原因的研究

凱斯()的研究報告指出,儘管獨身者的比例在上升,社會科學和家庭社會學家卻往往忽略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或者只將獨身現象當做婚姻的剩餘或異常行為來看待。他認為,獨身現象有兩個模式,一個是傳統模式,一個是先鋒模式。(凱斯,

年)顯然,這兩種模式中,前者是指想結婚而沒有結成婚的,後者則指故意(或自願)選擇不結婚這種生活方式的。

康納爾()在西歐社會與日本社會的比較

研究中發現,西歐獨身女性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經濟狀況困窘難以出嫁的,另一種是故意選擇了事業而放棄了婚姻的。對日本前工業化時期(

年)的研究卻呈現出另一

圖景:那時獨身女人是極為少見的,並沒有人因經濟原因嫁不

出去,婦女也沒有什麼事業可作,於是她們全部都結婚。作者

認為應當對歐洲為什麼會出現相當數量的獨身者做進一步的研

究。

斯泰因()的專著提到,在

年,美國研

究生畢業或肄業及收入年均二萬美元以上的女性中有五分之一

沒結過婚,而這個比例在沒上過大學的女性中僅佔二十分之一(斯泰因,

年)。由此看來,獨身女性在教育程度和經濟收入上均高於一般女性。施萊辛格(

)等人將獨身女性分為兩類,

他們發現在老年女性組中以寡居者為主,而年輕女性多為獨身者和離婚者。單身者有

生活在貧困中,其中住在小城鎮和農村的比住在大城市的更為貧困,而以住在大城市郊區的最為富有,有色人種比白種人更為貧困,在小於

歲和大於

歲的年齡組中,有

的人陷於貧困。對於年輕女性來說,

有無工作、教育程度和年齡可以解釋其經濟狀況,對於老年婦女來說,是否有一處以上的生活來源、種族和教育程度可以解釋其經濟狀況。總的看來,女性獨身者比男性獨身者更為貧困,她們大多收人較低或依靠前夫生活。(施萊辛格,年)

對單身者生活滿意度的調查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