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拉鋸戰之中,他的兵力可不是無窮無盡的。
所以他沒有試圖收復大同江以南的地區,可是這一次東部實力派鋼鐵同盟卻決定這樣做了,他們一共湊出了十二萬兵馬,除了在各地收拾新羅人的殘軍和落單的軍隊之外,還對大同江以南失去了幾個月的國土進行了反攻,一下把新羅人防備空虛的新佔領土地防線打穿了。
這是正在圍攻安市城的金庾信所沒有料到的事情,他把部分軍隊分出去到處攻略高句麗的土地和州縣,不斷的吞噬高句麗的土地,企圖建立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以應對之後的北上攻略,以及將來可以能遇到的來自於唐帝國的威脅,他是知道的,這一次高句麗乘人之危,趁著唐帝國對北方草原發動全面進攻的時機進攻唐帝國的遼東地區。
可是隨之而來的一切卻讓高句麗人始料未及,丟掉了所有可以丟掉的東西,國將不國,但是就算如此,高句麗還是沒有滅亡,反而還有一戰之力,但是這並不代表新羅就是安全的,和唐帝國結盟收拾掉高句麗之後,新羅不一定安全,只有盡力的攻取高句麗的領土,攻佔戰略要地,然後才可以佔據有利位置,和唐帝國對峙。
即使不能如此,也要試著立於不敗之地,至少也要讓唐帝國對新羅產生忌憚,而不是自信。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情況似乎沒有那麼容易,他所攻取的那些地區,似乎每一個都是混亂不堪,沒有生產,沒有確定的居民,人都是難民,土地都是荒蕪的,房屋都是被焚燬的,沒有糧食可以獲取,沒有軍械可以補充,這種情況讓他覺得很不妙,佔領的地區卻沒有辦法為他獲取更多的補給,對於他而言,實在是一個災難。
這種情況其實宋謙也注意到了,並且準備給國內發去相關的信件,但是很不幸的是,還沒有寫成奏摺,他就沒命了,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是無論是什麼情況,如今所面對的還是如此,攻打的地方沒有糧食和軍械,辛苦的損失得不到補充,一切都要靠著國內的運送,這對於新羅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耗。
前後損失的兵馬已經超過了六萬人,馬匹損失上千,軍械、糧草消耗無計,可是除了一些領土和人口之外,高句麗人的領土似乎是一片混亂與荒蕪,什麼都沒有完整的,預料之中的寧靜鄉村、金黃色的麥浪什麼的都沒出現,只剩下一片荒蕪和飢餓的人群,這讓新羅軍隊不得不用自己的軍糧去給高句麗人充飢。
這無形間加大了新羅的損失,十萬人的軍糧本來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還要運送,還要人吃馬嚼,運送的十石糧食到了前線只剩下五石甚至更少,糧食的損耗實在是太大。之前自己被任命的時候朝中就有大臣提出過反對意見,反正已經把大同江以南給奪到了手,我們的目的基本實現了,和唐帝國的盟約也到此為止,為何還要繼續出兵?
三年的糧食軍械積累都已經被消耗掉了,難道還要繼續消耗儲備?
朝中大臣已經積累了一批極為強勢的反對出兵繼續征戰的力量,對於金庾信而言,如果沒有善德女王的一力支援,早就該撤兵回去了,而現在得以繼續征戰。全是女王的支援。而朝中支援他的人其實不多,原本打下了整個大同江流域的土地已經是非常的了不起了,已經達成了預料之外的成果,其實此事就此罷手是最好的。
但是不僅善德女王不甘心。金庾信也不甘心。他們都想為宋謙報仇。所以積攢了很大的力氣,要他們就此罷手,怎麼可能?被泉蓋蘇文消耗掉的六萬兵馬算什麼呢?戰死的將軍和統帥們又算什麼呢?金庾信決定繼續進兵。攻取安市城,幹掉泉蓋蘇文,並且鎖死唐軍北上之路。
可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東征軍團全軍覆沒,各地守軍紛紛失敗,攻佔的東部土地幾乎全部都被收復,而整個東部防線也被奪了回去,甚至他們還渡過了大同江去收復屬於他們的領土了,金庾信頓時覺得渾身冷汗直冒,他幾乎是立刻就下令撤軍,然後命令三千多人的馬隊迅速集結渡江,立刻趕回大同江以南挽救危局。
十萬北伐軍又一次損兵折將三萬多人,失去了那麼多本該佔據的領土,金庾信都覺得自己可以被處斬了,國內的那些討厭自己的政敵和軍方人物估計也會對自己進行強烈的反撲,金庾信頓時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
但是他並沒有停止動作,此時是深夜,他悄悄的迅速集結兵馬,在馬隊出發一個時辰之後,率軍離開了安市城下,並且留下了一支軍隊埋伏,以防追兵,而此時,距離泉蓋蘇文得知新羅東征軍團全軍覆沒這個訊息還有三個時辰,他還不知道新羅人為何撤兵,那個打仗非常勇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