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算得什麼,三界無數神仙,求的可不是正是無量大道麼?
每個神仙,都有自己的大道,每個神仙的大道盡皆不同。
以眾身為己身、以眾心為己心,誓願三界蒼生皆行善道,便是觀世音所求的至道,龍女說得不錯,若得眾生行善,彼時便無觀音。
輪迴是苦、劫數是苦,眾生皆苦,何獨神仙方樂?
‘但願眾生安樂,吾心方寧,但願眾生為善,吾身方成正果。’
紫竹林中的觀世音,無私心、無忿怒、無悲哀、無困苦、無恐懼、無貪求,只是一顆眾生之心、一個眾身之身,為求眾生得渡而生、為求眾生至善而來……
仙家一日,世上千年。
在那觀音殿中肆意評論的幾個書生隨即散去,轉眼便過了數十年,此時天下大亂,兵荒馬亂,無數黎民百姓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張恆已是四十壯年,因兵亂匆匆逃進山中神廟躲避。
是夜,風雨大作、傾天覆地,張恆心中悽慘,遙望著神壇上那面露慈悲、凝眸微笑的觀音菩薩像,只感天道無常、世事沉浮,他思及蒼生困苦悲哀,不覺跪地叩首,默祈心願。
風雨大作之中,廟門忽開,一個白衣女子施施然步入廟中,望著廟中觀音像,只是叩拜求願,張恆斜眼望去,卻見這白衣女子竟和壇上觀音菩薩長得一模一樣,他心中一驚,開口問道:“小姐何故至此?”
白衣女子答道:“拜觀音!”
張恆心中訝然,問道:“你不就是觀音?”
白衣女子點了點頭,微笑道:“吾亦有難,故而要拜觀音。”
觀音菩薩望著自己的神像,叩拜不已,待到天明時分,卻悄然離去,張恆如痴如醉、呆呆想了一夜,忽見天色大開,山下亂象紛呈,黎民百姓哀聲不絕於耳,種種慘象映入他心頭,不覺化為一個巨大疑問:‘神仙有難都要跪拜自己,那世人有難,何人能救之?’
與觀音幾句對答的情景,忽然間湧上頭來,他猛然悟到了其中深意,不覺向觀音像連連叩首道:“多謝菩薩指點,張恆明白了!”
張恆趁著天明匆匆趕下山去,自此組織壯丁,收攏百姓,十數年後,果然漸漸將一個亂世平定,二十年後,已是一朝國公的張恆再到這山中神廟之中上香還願時,再無年輕時節那般狂妄倨傲。
隨其而來的子孫見祖父出身儒門、平素不信鬼信,如今卻對觀音敬奉無己,不禁訝然道:“祖父大人何獨只拜觀音?”
張恆溫然笑道:“我非只拜觀音,亦在拜我自己!” 子孫愕然一怔,終是不明張恆語中深意,蓋因張恆能挽救黎民、成就功業,不過是當初觀音現身說法的一番際遇。
這際遇說來極其簡單,不過‘求人不如求己’六字而已!
觀音菩薩渡化世人,亦如九洲之際,常在人間輪迴無數、化身無數,顯化無數法相,她為漁女,化魚籃觀音相,為妙善公主救父,成千手觀音相,救苦救難,顯白衣觀音相……
端莊、慈愛、威嚴,種種觀音,顯種種神通威能。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乞求千處應,苦每常作度人舟。
其掃三災、渡八難、救苦救難、大慈大悲之名,無數世代、無數年月俱留下種種事蹟,其法相源源不斷、綿綿不絕,果是應了洪荒之際鴻鈞祖師之語‘世間香火第一、無上無比神道’的評語。
世人有難,常念其法名,遂能得其救助,其如張恆一般,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千種世人心中,自有千種觀音,救苦救難者,是觀世音,亦是自己……
作者按:觀音菩薩,是世人心中第一神道,亦是作者心中至尊之神,神明是否存在,還不得而知,但自己是否存在,卻能肯定,神如我、我是神,行正道、不求人,這‘求人不如求己’六字,道盡天心、人心、天道、人道,願與眾書友共勉……
外篇 封神本紀 第五章節 子在江上行!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9…24 5:47:23 本章字數:7625
“吾在江上行,子在江中游,
兩相默凝望,願者請上鉤。”
碧水如帶,曲折蜿蜒,一處翠柳之下,姜尚明亮的目光不在江中魚兒上,他凝望著天邊遠處的幽幽白雲,心中想的卻是超脫凡塵的仙道。
紅塵如網、世事如潮,
生於塵埃、死於塵埃。
‘我要入山求道,從此超脫生死輪迴,得窺天地至理至道!’
姜尚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