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部分

轉換為強大的能量。

以代表著聯邦工程水平的M系列機甲為例,一直都是採用的指觸式光屏操作,機甲的操控,主要考較的是機師的判斷能力與程式語句的輸入速度。當M系列機甲進入五代之後,操作艙的左手下方,又多了輔助性的操作連桿。

聯邦科學家曾經嘗試過,用敏感資料採集微處理器,佈滿機師的全身,直接捕捉機師的每一寸肌膚的細微動作,再將訊號傳遞至機甲的中控電腦進行處理,最後變成成機甲的相應動作。這也就是已經成為古董的擬真器。

擬真器計劃夭折了,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實驗,專家們發現了幾個永遠無法攻克的難關。

第一個便是資料採集的困難度,人類身軀構造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比最複雜的機器更為複雜,每一個人體動作相對應的變化,包涵了太多資料,肌肉雙纖維的緊縮度,走向,血壓,甚至是肌膚表面張力的變化……這些細微的變化,要讓資料採集微處理器全部識別,並且成功地轉化為相應的動作,哪怕在中控電腦強大計算能力的幫助下,準確率始終也停留在百分之七十左右。而在慘烈的戰場上,最需要精確與高速的機甲,如果只能保證這種程度的準確率,那基本上就等於是廢物。

使用擬真器的第二個難關,發生在實驗型擬真器投入實用後。當時負責實驗的機師都是軍方的王牌機師,他們的動作無比準確,沒有絲毫冗餘,可以強悍地控制自己的每一絲肌肉的顫抖,從而將擬真器操控機甲的動作準確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可是真正進入實戰演練之後,不到十分鐘,所以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