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其實,自己當初求入佛門,也不過只是想憑著學得的少林禪武神功,到紅塵世間去獲取功名榮譽,最終圓了自己兒女私情的夢想罷了。 師父原本就是前朝大魏國赫赫有名的百戰功勳、當朝附馬、開府大將軍,為了自度度人,普求眾生而毅然皈依佛門,寧可放棄既得的榮華富貴、功名爵祿和嬌妻美妾。大禪師所拋卻的一切,恰恰正是自己苦苦尋覓和追求的終極目的! 可是,師父如此殫精竭立地造就自己,難道,這僅僅只是輪迴或者巧合麼? 莫非,人只有在得到所渴望的幻相之後,才有可能真正勘破幻相、才會放卻執著與痴迷麼? 師父預知自己西歸極樂的明分到了。 他握著慧忍的手囑託:“徒兒,為師就要走了,有一事託付與你,我才能走得踏實。” 慧忍早已泣不成聲:“師父請吩咐。” 大禪師更緊地握著慧忍的手兒:“徒兒千萬莫要忘了,重揚佛法、光大少林……” 慧忍涕淚橫流地跪在師父身邊,握著師父瘦骨嶙峋的手說:“師父,徒兒記下了。徒兒但死不敢忘記師父的教誨和再造之恩,也不敢忘了師父的囑託……”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少林方丈(第二十七章)(1)
公主離開藤床,悄悄走進洞口,朝外望去——見打坐在月光下的翰成哥神色寧靜而肅穆,堅穩一如磐石…… 這段日子,翠薇宮的鄭姬越發地受寵起來。 她三十歲生日那天,陛下竟破例冊封她為後宮之妃,從此終於可與李妃平齊平坐了。 那天,翠薇宮中宴席歌舞、笙簫管絃地整整熱鬧了一天,又延到半夜時分才笙歌散盡、燈火闌珊。 翠薇宮裡是笙簫歌舞,紫雲殿的李妃對紅塵世事卻是一天天地越發看淡,根本無意與鄭姬再爭什麼高低寵辱了。 如此,天長日久地倒也習慣了這種寧靜恬淡的日子。在朝廷滅法之前,每天閒暇時間或是和女兒一起做做佛事、談談家常;要麼就陪女兒出宮,到京城各大伽藍佛寺聽高僧大德們講經說法。漸漸地竟悟出人世的滄海桑田來,加上原本也是經過幾番運途坎坷、寵辱沉浮的人,遂漸漸勘破紅塵、空門修行之心來。 自從斷除佛道二教之後,因大周公主、前朝魏帝的皇后和孝閔帝的皇后出家初祖庵之故,朝廷才格外詔敕暫留。李妃常著人悄悄到寺里布施香油火燭。心想,鄭妃若再不容,自己畢竟有最後一處避身之地了。 碧華閣的奶孃秀月,自兒子翰成遁入空門之後,每天的日子除了戰戰兢兢,便是灰塵。只因公主和娘娘修信佛教,自己常陪她們母女到寺院聽經學法,漸漸地竟比娘娘和公主更痴迷佛教,甚至也想遁入佛門、避禍山寺。可是李妃母女一天不出宮,她只能一直留在宮中繼續服侍。這不僅因為李妃的情義,更因為兒子出家之後,她與公主之間比往日更加相依為命,更多了一份無法割捨的母女之情來,從此相互安慰,竟是無話不談了。 自朝廷斷除二教後,公主不知翰成哥究竟流落到了何處?幾次想要闖出宮去尋覓他的下落,都被奶孃攔住了:“公主,眼下各地官府都在驅僧毀寺,他不是雲遊遠方,便是隱遁深山。綿綿少室,茫茫叢林,漫說憑你一個女孩子家,就有千軍萬馬,只怕也難尋得到。公主不如在宮中靜心等待,只要奶孃活在這個世上,守在公主身邊,遲早會有他的下落。” 公主知道奶孃是為自己好,而且又說的有理,只得勉強聽從,在宮中仍舊吃齋唸佛,靜心等待訊息。 十月剛過,一場大雪便驟然降落了。 一向喜歡白雪世界的公主,突然詛咒起雪天來。她的翰成哥在山中過活,這般酷寒的日子,再加上冰天雪地,在山上更難度日了!也不知有沒有燒柴?有沒有糧米?白天夢裡一刻也難忘,憂心如焚,眼見越發地憔悴了。 奶孃望著日漸瘦損的賀公主,又是掛念兒子、又是憐惜公主,真不知這一對冤家前世到底作了什麼孽,讓他們此生此世雙雙沉浮於無邊苦海。 整整一個冬天,公主不許宮人在自己的殿內升火取暖。奶孃見她臉色凍得青紫、手兒冰涼,卻不讓人在她殿房升火爐放火盆,不明白所為何故?前來問時,公主卻流著淚對奶孃說:“奶孃!我翰成哥在山上缺衣少食的,山風無遮無攔,不知要比宮中寒冷多少倍!我為什麼還要再烤火取暖?我要陪我哥哥一起熬過冬天……” 奶孃聽了,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天哪!真真一個痴心的傻孩子啊!” 公主卻反過來勸慰奶孃:“奶孃,我真的不冷。你想,咱這碧華閣在深宮大內當中,隔著層層的宮牆。寢殿原又是背風朝陽,我穿的又是絲棉裘皮,蓋的也是厚棉毛褥,比起我翰成哥不知已暖和多少倍了。” 公主嘴裡說著,眼裡卻跌下淚來。 如此,好容易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