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三天以來、幾十輪賽事中最精妙的一輪啊! 太子驚喜異常,不覺起身喝道:“好!” 眾位考官驚異之餘紛紛讚歎不已,趙將軍提出要看看翰成的劍。翰成雙手奉上,有人拿了根頭髮橫在劍刃上,輕輕一吹,頭髮便斷為兩截、飄落地上。 眾人詢問此劍出自何處、何人所傳時,翰成答說此劍是少林寺大禪師所傳,來歷卻並不清楚。 趙將軍嘆道:“禪宗祖庭少林寺果然藏龍臥虎之地啊!”  '返回目錄'  
第十九章(1)
談到翰成以寶劍擊斷沙利虎的鐵矛長柄時,太子要過翰成的寶劍在燈下細細地打量起來:“嗯!果然是把陸斬犀兕、水屠蛟龍的寶劍啊!此劍肯定有來頭。” 因求聘大周宇文賀公主未成,突厥果然乘機挑釁,起初只是對大周北境試探性的侵擾,繼而便兩路發兵、開始大舉進犯中夏邊地。 八百里加急! 邊關栩檄飛馳京都:瓜州、玉門和沃野相繼失陷。甘州、酒泉告急! 武帝詔命吳安公尉遲綱為前軍總管,率步騎一萬五千兵馬立即從秦蜀之地直接北上殲敵。詔太子為三軍元帥併兼前軍總管,率步騎兩萬,右軍總管長孫覽率一萬五千步騎,兩軍分為東西兩路、同時舉兵北上。 在雄渾的鼓樂聲中,大周太子宇文贇領軍辭別父皇母妃和送行的文武百官,離開京師一路迭鼓擁旄、日夜兼程地向北進發。 八月下旬,中夏還是秋陽高照的天氣,大軍一路急行,臨到北疆邊地時,眼前已經是黃葉飄飄、枯草茫茫的初冬景象了。 這個季節,北方遊牧部落正值草黃馬肥,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漫長酷冬,年年此時,便是北方遊牧部落習慣上百里乃至千里朝東南溫暖之地大遷徙、大走場,試圖尋求一方存身之處,以期安然度過一個嚴寒季節。故而,年年此時,也是西北民族獵火狼山、鐵騎南侵之際。 大軍越往北進發,面前越是荒漠千里、緲如瀚海。途中常見大團大團捲成鬥狀的蓬草遊走於曠野。路旁雜生著大簇大簇被秋霜染成胭紅色的白茅,於無遮無擋的浩風中翻湧如浪。 風挾著利哨撲面而來,士兵們被風吹得搖搖欲晃。隨風飛揚的砂石偶爾撞擊在戟戈刀劍上,發出細碎的金屬聲響。旄麾旌旗也在肆無遮擋的胡風中忽啦啦忽獵獵翻揚得嚇人。 風停了。而沙塵似乎還不肯平息,飄浮於空中,染黃著漫漫浩野。 士兵們的臉也成了大漠一樣的顏色。 向西望去,地平線上空懸著的那大如車輪般桔紅的夕陽,此時竟如漏水的沉船般,眼見一點一點地墜落於黯灰的山林叢中。西天黛色的暮雲中挾著零零星星金紅的餘輝,映在遠處大簇大簇微微曳動的褐紅色灰白色茅叢上。 蒼涼的大漠顯得沉靜而寥遠。人佇立在那裡,感覺大漠從自己的腳下延伸向神秘無際的黯夜深處和西天…… 夜完全降臨了。天邊開始浮出了寥寥數點寒星。 上司還未發出宿營的指令,士兵們仍舊在行走。 這是一處不甚陡峭卻顯得漫長的土坡。行至高坡上的先頭陣營向下望去,見山下軍中引路的火把參差晃動仿如一條鱗片會發光的長龍在逶迤爬行。 步軍兵士們的步履開始顯得有些疲憊和雜亂了,扛在肩上掛在腰間的兵器偶爾相撞聲、載裝著糧草輜重車輪的吱嚀聲和馬啼聲,放眼千里而不見城廓村落的曠漠野川,悄悄潛伏下大戰前的躁動…… 宿營的角聲終於響起,聽上去蒼涼而悠遠。 軍隊駐營的帳篷呈鼎足形,分紮在龍首陽一處川穀裡。這是先頭部隊事先尋覓好的一處宿營地。易守,防火,背風。 翰成坐在太子行帳不遠處的草叢上,聽遠處巡邏哨兵擊打刁斗的聲響透過暗夜,縈徊於營地四周。 翰成望著浩空寥星和閃躍於夜色中的營火,聞著秸稈燃燒的芳香,驟然記起遙遠的故鄉土院,夜色降臨時分小巷的狗吠,被灶火映紅的娘那慈祥的眉眼和粥熟的氣息,也憶起賀公主時而俏皮時而憂怨的幽幽眸光…… 直到這次行軍途中,翰成才從同僚那裡獲知:原來這次戰事的起因,是因為突厥牽制大周,派使強聘大周宇文賀公主,公主在宮中拒婚撞柱。太子於是向陛下請纓殺賊的。 翰成聞知實情後驚愕萬分!再沒有料到自己此番打出山門,原想只是報國揚名、汗馬取侯,終不負公主的深情厚義。孰知此一戰竟是為公主而戰——公主拚死拒婚,決不僅僅只是要抗命和親,恐怕更有自己的原因在內。 翰成此時甚是懊悔離京開拔之前,因怕爹孃和公主為自己擔驚憂慮,竟連書信也沒給公主留下一封,也不知眼下的傷勢究竟如何了?心內又痛又憐,每日只有默默祈求佛祖保佑公主平安無事,發誓奮力殺敵、建下奇功,待凱旋之日,給公主一個驚喜…… 左軍吳安公和右軍長孫將軍果然不負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