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行雲平時讀四書五經,臨帖寫詩,填詞作曲,學琴作畫。來了興致還會與蕭老爺手談兩局棋,真個是愜意非常。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反映著朝廷用人的要求,明朝只設進士一科,科考的內容主要只有經義一門。經義,是圍繞書義理展開的議論,無所謂個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聖賢書”是遵。
八股文是為科舉考試文體。這種文體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段落組成,後四個段落中均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題須代聖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導寫文章。這些確實實是很死板,蕭行雲卻很感興趣,就像填字遊戲,比起前世的白話文有意思多了,古人對八股文的可能是像現代人對填定了套路的表格一樣感覺無趣。
蕭老爺實在是應付不過來了這兩年來自己能教的都教了,教不了的也請先生教了。兒子六歲已經熟讀四書五經,更可寫文填詞吟詩做對,又能寫一手好,做得八股文那也是輕而易舉真正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於是蕭老爺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入學了,科舉考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