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
蕭銘點了點頭,再次望著不斷鑽削鋼棍的鑽床心中越發安穩了。
二百臺鑽床如今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三天一根槍管,一個月他就可以得到二千根槍管,十個月就是兩萬。
若是他願意,年底之前便可以讓青州軍從一隻冷兵器軍隊轉向熱武器部隊。
而這也恰恰是他的計劃,只是為了這個計劃,他要投入的銀兩可是以百萬計的,足以耗光他的微薄的積蓄。
只是現在他四面危機,不得不加大對軍隊的投入,即便如此他也是戰戰兢兢。
畢竟他是以一個封地六十萬戶的人口對付一個人口二百萬戶的遊民民族。
這個民族的騎兵自小便在馬上生活,人人都是極為精銳老練的騎兵,而且蠻族騎兵紀律嚴明,悍不畏死。
一群紀律嚴明的老練騎兵即便在十七到十九世紀之間也是極為可怕的,而敵人的數量還是舉族皆兵。
每次想到這個,蕭銘總是涼颼颼的。
鑽床正式投入鑽削,蕭銘帶著滿意的心情去了軍工坊,燧發槍最後一道難題迎刃而解。
不過下面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一個燧發槍上刺刀的問題,一個是燧發槍的通條問題。
既然具備了前世的經驗,自然不會去犯燧發槍在誕生之後摸索前進時期出現的錯誤。
在刺刀出現的開始,刺刀的刀柄是塞在槍管裡的,這樣就造成上刺刀就沒法射擊,射擊就沒法上刺刀。
於是在面對騎兵衝鋒的時候,步兵成了任由騎兵宰割的羔羊。
直到套筒刺刀的出現才改變了這種情況,這種刺刀可以直接套在燧發槍上,不會影響射擊。
所以既然擁有成熟的經驗,他自然要規避這個錯誤。
而第二個通條問題,他決定採用鐵通條,而不是一開始的木質通條。
因為鐵通條不容易斷掉,這樣有利於提高發射速度,曾經的普魯士軍隊就是因為首先採用鐵通條加上士兵的熟練度,一分鐘內發射了五發子彈。
這最後一個則是彈藥問題了,不過這個需要軍工坊和陸通的火藥坊配合才行。
燧發槍的彈藥他準備採用油紙包子彈,油紙包內裝備好夠一次發射的子彈和火藥,打仗的時候只需要咬開倒入便可。
(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四章 大炮換棉花
“殿下,楚王的商船到了,據說帶來了棉花種子,不過……”
“不過要把火炮交給他們才行對嗎?”
“看來殿下已經洞悉了一切。”龐玉坤笑道。
蕭銘正在撰寫關於訓練燧發槍軍隊的教材。
昨天在連續在車床工坊,軍工坊,器械司,火藥坊轉了一圈,他把自己的要求全部下達。
無論是刺刀,通條還是油紙包彈藥,這三樣東西都是屬於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
刺刀不過是底部做成筒狀,通條無非是一跟鐵棍,油紙包子彈就更簡單了,只是拿油紙提前將子彈和火藥混合包紮起來。
缺的不是技術,只是一個點子,或者說是經驗。
而燧發槍列裝在即,蕭銘自然要考慮近現代軍校的建設,進入火器時代,戰爭就要走向正規化,打仗不再在以前的三板斧。
正因為這個,他才編寫教材,準備對青州軍將領進行戰爭教學。
放下毛筆,蕭銘走出正殿,現在他已經脫下了冬季的厚棉襖,輕裝簡行。
一邊向王府外走去,蕭銘一邊說道:“李開元能這麼順利運來棉花,你以為是楚王大發善心?這次不過是一場利益交換,他要火炮,我要棉花。”
“只是如此,魏王又該不高興了,據說魏王在金陵城沒少埋怨殿下。”
“這個自不去理他,魏王一向和楚王不和,我們賣給楚王火炮,他自然不高興,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參與諸藩王之間的矛盾,相反,利用他們的矛盾左右逢源賣軍火才是正道。”
分析了一遍大渝國的形勢,蕭銘決定採取二戰時期美國的孤立主義外交。
不參合任何勢力之間的爭鬥,只是悶聲發大財。
畢竟現在的大渝國內部的嫌隙無法調和,各個藩王之間相互猜疑,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漁翁得利比較穩妥。
“殿下這話倒是不錯,魏王不高興,那就再買一些火炮回去,數量多了不就可以了嗎?”龐玉坤說道。
“這才對,所以賣火炮給楚王也是刺激魏王購買更多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