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家,共有十幾二十來家,這些都是隨先祖皇帝打江山的有功之臣,對先祖皇帝忠心耿耿。其中身份最為顯貴的,便是天州的忠勇侯,錦州的鎮北侯,廬州的平西侯以及晉州的振國公。建朝初期,四方叛亂不斷,先祖皇帝便派這幾人各居一方,施壓震懾,最終才得以保住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

如今三百多年過去了,這些權貴們雖然不再過問朝堂政事,但其地位卻不降反升,大周每有新皇即位,都多有賞賜,以示不忘這些人當年立下的汗馬功勞。

是以,經過三百多年的積澱經營,這些世家權貴的家業權勢日益龐大,在當地也成為超越朝庭法度的存在。因這些世家權貴有免稅賦勞役的特權,有善於鑽營者。將田地寄在世家權貴的名下,並以應繳朝廷稅賦的一半兒或者更少,向這些權貴世家交稅賦。如此一來,原來應該上繳國庫的稅銀便生生的被這些人吞去了。

原本在民間,寄田之事並不少見,大周尚文,凡有功名在身者,均可“蔭田”。按大周律法規定,秀才可蔭田五十畝,舉人蔭百畝,進士蔭二百畝,非罪辭官告老的官員按其辭官前的品級不同,可蔭二百到千畝的田地。平民百姓往往找關係走門路,以期投靠在這些“官”老爺名下,省幾個稅銀。

若說民間的蔭田尚還有度可控,那麼大大小小的權貴世家們的寄田行為便無法可依了,在他們的僻護之下,被隱瞞下的田地不計其數。是以,大周朝流傳著“富不在上,不在下,而在中”的說法。

此次方田清丈,一為清丈民間耕地,登記造冊;更為重要的是要清理出這些世家權貴們名下寄存隱瞞的田產。

只所以選廬州做為試點,起因還是廬州前知府蘇佑賢的“貪墨”案。

蘇佑賢雖說經皇上御審無罪釋放,到底還是留了把柄在那群人手中。龐明景等人便以此為由頭,極力主張將廬州、晉州、天州、錦州四地做為清丈試點,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經過兩方勢力的再三角逐。最終雙方各自妥協,原先本已選定了離京城最近的定遠府做為方田清丈試點的朱老丞相最終在四州之中選中了廬州。

而寵明景一方對這個結果自然是滿意的。

在胡嶽二人到達長豐縣的第二日,京中八百加急密報便送到長豐縣衙,相比之前的邸報,這份密報的重量可謂有若千斤重。

朱縣令將密報讀完,端坐在值房內苦笑不已。

只是他不知,相比這份密報,還有一道更有份量的皇上手諭,早已隨著方田官的到達而悄悄的到達了廬州境內各縣。

廬州共轄二十二個縣,此次方田清丈,京中共派出四十四名方田官,這四十四名方田官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年輕且品級不高。這四十四人之中,除了胡嶽二人生於官宦之家,其餘四十二人皆平民寒戶計程車子出身。

朱丞相看中的就是這些人身上的血氣方剛和初入官場,身後沒有盤根錯節的勢力關係。但為了保證方田清丈的力度,便做了如上所述的周密安排。

方田這樣的大事兒,即使做再保密的安排,仍是不免露出蛛絲馬跡。因此,自胡嶽二人甫一入長豐縣沒多久,便悄悄的傳開了,再加上這京中八里加急密報的送達。原先有些不以為然的富戶權貴們便再也坐不住了。

紛紛出動,打探訊息的打探訊息,尋求庇護的尋求庇護,商議對策的商議對策。

京中八里加急剛到長豐縣沒多久,沈府的管家沈涵急急忙忙的從外面回了府,一進府門便悶頭一句:“三少爺可在院裡?”

看門的小廝連連點頭:“回大管家,小的沒見三少爺出門兒,應該是在院子裡。”

沈涵二話不說,徑直向裡院奔去,直到沈涵的身形隱入影壁之後,另外一個小廝才衝著方才回話的小廝悄聲道:“看沈管家這樣子,象是出什麼大事兒了!”

那小廝也點點頭,不過,他又將眼睛滴溜溜一轉,奇道:“是什麼事兒能讓大管家急成這樣呢?”

兩人湊在一起,頭抵頭滴咕了半天,也沒猜出個所以然來。

沈府的宅院佔地極大,僅次於平西侯府。

沈涵從大門口幾乎是一路小跑的進了沈墨非的院子,兩個正在院裡灑掃的丫頭,被他這突然的闖進來,嚇得“呀”的驚叫出聲,這聲音還未落地,上房門簾挑開,一個身著鵝黃比甲的俏麗丫頭出現在門外,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正欲開口訓斥,一眼瞧見正往裡面走的沈涵,連忙換上一副笑臉:“是沈管家呀。可是找三少爺有事兒?”

沈涵抹了一把額頭上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