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全場頓時傳來了熱烈的掌聲,這是我們人類的又一大勝利。

但蔡琳老師隨即嘆了口氣:

“可惜,我們人類的探索步伐停下來了。因為異形的出現,我們轉變了發展方向,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與異形作戰方面,我們的星際探索工作基本上全部停滯下來了。

所有的資源都被送到了天蠍星座,那裡的一、二、三號星球就如同一隻大磨,多少資源投下去轉眼就不見了蹤影。

銀河系是目前為止,我們人類拓展出來的極有開發前景的大星系,它有望成為繼仙女星座、半人馬座之後,我們人類發展的第三個星系。

眾所周知,宇宙是無止境的,星球之間的距離極其遙遠,所以探索到一顆宜居星球十分不易。

銀河系我們曾經做過資料分析,它那裡存在的宜居星球可能達到百億之巨。”

“哇”,這個資料一丟擲來,全場學生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氣。百億,這個數字太恐怖了,那與仙女星座相差無已了,而仙女座正是我們人類的發源星座啊!

蔡林老師明顯預計到了大家的反應,她笑了一笑,接著說明了得到這個資料的原因。

“我們的研究重點是紅矮星,紅矮星被認為是宇宙中大多數恆星的真實面目。根據我們的分析,大約有40%的紅矮星周圍存在可居住的行星。

這意味著那兒有合適的溫度,如果有彗星擊中過它們,那上面的水可以保持液體狀態。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們沒來得及瞭解到這些潛在的水世界中有多少是巖質行星,如果是氣態行星就另當別論了,而巖質行星正是符合我們需求的宜居行星。”

“你的意思是……”張斌輝繼續發問:“星體本身的位置與環境是最重要的,有沒有水我們人類可以自已解決?”

蔡琳點了點頭:

“沒錯。紅矮星,屬於m型主序星。它的表面環境與太陽這樣的g型主序星不同,溫度顯得更低,體積也更小一些,由於其內部的氫核聚變不太劇烈,因而其壽命比我們的太陽更長。

我們發現,在銀河系1600億顆紅矮星中,大約有40%的樣本週圍存在與地球在大小上相近的行星,並且這些行星處於與紅矮星距離合適的軌道上。

這意味著,這些數量龐大的行星上面已經具備了液態水存在的溫度環境,這一條件是生命出現所必備的。

根據我們的測算,銀河系中大約有數百億顆行星處於可居住帶上,所以我們說銀河系是個名副其實的‘宜居星系’。”

蔡琳老師點了點星圖中的一些光點:

“並不是每顆星球上都會有水,而水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必須原素,所以我們需要改造這些星球的環境。

在宇宙裡面,彗星是水的最大來源,大部分宜居星球上的水源都是因為彗星的撞擊而留下來的。

比如太陽系裡的地球,比如我們現在居住的紫薇,它們都是在極久之前,因為有彗星的意外撞擊,而在星球上留下了水源。

但是我們人類沒有時間來等待彗星的撞擊,並且找到這種完美的星球同樣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我們人工干預。

比如之前我說的明升星系,我們有三隻高階工程小隊正在那裡實施改造,明升星系的四號星球上面沒有水,但那裡的各種條件都相當不錯,所以聯盟決定改造它。”

第398章 星球改造

蔡老師說:“工程小隊在十光年外捕獲了一顆小型彗星,但這顆彗星的體積相比明升星系的四號星球仍然偏大,所以工程隊化了五年的時間來削平它。()

改變彗星的執行軌道花費了十年時間,然後變向的彗星需要兩百年才能到達四號星球。

撞擊在一萬年前完成,然後是生物物種的移植,這項工作更加細緻,我們不能讓控制之外的生物到達新星球。

接著就是氣候的改造了,這方面我們更多的是依靠自然環境的調節,我們頂多起到因勢利導的作用。

零零總總,要完成這項工程,沒個十幾萬年是不可能的,而且這還是比較快的速度,除非你找到的原本就是極完美的星球。”

臺下的學生聽著有些奇怪:不是削彗星、撞行星、改環境才各幾百年吧?怎麼會花費十幾萬年的時間?

蔡老師似乎看明白了大家的想法,於是她接著解釋:“之所以說十幾萬年算快的,是因為我們沒有算上尋找宜居星球的時間。

在星球附近找尋合適的彗星也是極不容易的。如果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