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練習國外的格鬥術一年的攻擊力高,這便是中華武術被人拋棄的原因之一了。
另外中華武術和外國搏擊運動在歷史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搏擊術在早期,任何平民都可練習,但是到了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搏擊術成為供奴隸主貴族貴族消遣玩樂的工具。
為了打發時間,奴隸主貴族修建了巨大的競技場,讓奴隸們互相殘殺以滿足這些貴族自身的獵奇**。
隨後搏擊術被歐洲貴族階級壟斷。中世紀的歐洲,平民禁止學習劍術、徒手搏擊等。
與此類似的還有日本的武士,在日本只有武士才有權利佩刀,而且律法規定,武士可以斬殺任何對自己不敬的平民。
由此可見,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日本,習武都是一種特權,習武之人都是國家極力保護與拉攏的群體。
但是,中華武術就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待遇,相反,中華武術多次遭遇來自政府的打壓,很多朝代在民間都有不同程度的實行禁武。
可是,武術並沒有因為這樣,就在民間消失,反而繁榮發展,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可見,官方與大眾對武術是持不同看法的,形成官方禁武與民間尚武的局面。
但是到了後面,中華民族面對槍炮的衝擊下了,就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幾十年如一日的練習武術,最後卻敵不過一顆子彈,這讓許多人可以懷疑起了中華武術的實用性,中華武術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存在。
這樣的反思,再加上某些人特意的引導下,導致許多人對中華武術開始嗤之以鼻,卻極其崇拜國外的格鬥術,紛紛遠離了中華武術,使武術傳承出現了中斷。
經歷了巨大的波折的武術到了現代,被人拿來與國外的格鬥術來比較。
本來就已經斷了傳承的武術,再加上見效慢,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