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立即傳遍了黃泥義,也就像當初瘟疫傳遍黃泥義時一樣快。
於是,這個清瘦地小老頭被黃泥義的人包圍住了,向他求醫,求藥,向他求救命。
小老頭兒不慌不忙地在村裡,當街架起了一口大鍋,煮起一鍋清水,不知他在鍋裡放了什麼藥物,跳足熬了兩個多時辰,從清晨一直熬到日正當中。
然後。他告訴村人,用乾淨的碗,來到鍋前盛藥水,回去喂家裡的病人,每隔一個時辰,再喂一次。
這樣,一連餵了三碗藥汁之後,患者病情穩住了,病人就可以喝麥湯,不再嘔吐,不再腹瀉了。
這樣的神效,使黃泥義的人把小老頭奉為救人救世的活神仙。
小老頭告訴他們:
把已經死了的病人,要深深地埋葬。
把他們用過的傢俱、鍋碗,儘快地燒光。再用開水清洗,再將村裡的水溝、水井、水塘,儘快地清理乾淨。
村裡的人,沒有人不聽話的。
特別是在十天半月之後,患者都已經復原健康了,村裡的人有一種感恩報德的心情,要留住這一老一小,在村中長住下來。
這一老一小就這樣在黃泥義落了戶,成了黃泥義最受歡迎的人。
這個老者姓侯,名叫雨含,是位讀書人,飽讀詩書,也深研醫書。
那個年輕人是侯雨含的兒子叫侯萬生。
侯雨含住到黃泥義之後,他發現黃泥義的人,竟然沒有一個讀書人,沒有人認識字。
這是讓侯雨含驚訝的事。
於是,他自告奮勇,在黃泥義成立了第一家村塾。
這讓種田人家的子弟不耕田時,去讀“子日”,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此村塾開始並不順利。
幸而,侯雨含並不灰心,他挨家挨戶勸說,遊說讀書的好處。
後來,黃泥義的人對於恩怨十分重視,侯雨含既然是黃泥義的恩人,恩人的話,不得不聽。
侯老爺子被村人奉養著,但是,老爺子並不是悠閒著,除了教書,看病,他指導村裡人填土治澤地,開發良田,種更多的樹,築更多的魚塘,植更多的水稻……
侯老他子活到九十多歲去世了。
侯老爺子過世後,侯萬生擔負起父親遺留下來的責任。
這位侯小相公比起侯老爺子有著旺盛的精力,他的醫術醫德,深得真傳,侯家醫人救急的家風,依然儲存下來。
侯萬生如果說與他父親有什麼不同之處,那就是他贏得黃泥義以及附近村民的更高崇敬。
事實上,侯萬生成了黃泥義不可侵犯的神聖人物,因為前後二十多年,他們父子已經把黃泥義改變成為真正的世外樂土。
三十多歲的侯萬生,為自已設計了一幢竹離茅舍的住宅,依然教書行醫,過著安靜的生活。
有一天的夜裡,侯萬生的茅舍前倒下來了一個人。
“噗通!”倒地的聲音,引得院子裡老黃狗汪汪吠叫,也驚動了侯萬生。
侯萬生喚醒了家人,提著燈籠,到我面看個明白。
撲倒在門前地上是一位江湖人,一身黑色的夜行人,渾身是血,人已暈過去了。
侯萬生立即吩咐家人,道:“快把人抬到裡面去。”
家人遲疑著不敢上前。
他們所以遲疑,是有兩個理由。
從這個人的衣著,身形,容貌看來,必是一位江湖人物,這種人,惹上就是麻煩。
再說,此人內外傷都很重,萬一死了,更是有扯不清的麻煩。
侯萬生斷然決定道:
“不管他是什麼人,我是醫者,經過檢視,才發現這個人不但受了嚴重的外傷,而且內臟所受的傷,此外傷更要嚴重。”
侯萬生親自為他外敷內服,細心的醫治,整整三天三夜,居然從垂死的邊緣,把那人救活回來。
那人在茅舍裡養了半個月,健康的離開了茅舍。他在離行時,叩謝了侯萬生救命之恩,另外他說自己名叫趙飛龍。
侯萬生很客氣地把趙飛龍送走了。
這個趙飛龍正是“飛龍鏢局”的總鏢頭“怪刀神龍”。
過一段時間。
侯家茅舍來了一批不速之客,說是一批,大約有五六十人。
這批人並沒有進到侯家,只是在侯家門口外努力的做工,他們做什麼工?
疏解門前一道水溝,變成一條清流潺潺的小河,種值了幾十株楊柳。
侯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