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普遍性。
說到這裡,我想,很多人會關心哪些行業是在2009年相對安全甚至看好的——我不是經濟學家,就我有限的認識來看,金融危機已經導致了實體經濟踏上衰退之途,走出低谷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人們的生活和需求將從複雜返回簡單,舉例說,比如美容院,沒錢就不去了,自己在家做做護理得了;拖地板,過去用地板清潔劑,以後只用清水拖就是了。但是,有些需求則是剛性的,飯一定要吃,病一定要看,學一定要上。
人民幣升值,作為中國經濟主要支柱之一的出口深受打擊,拉動內需以改善經濟是必須的,與此矛盾的是,人們如果對未來沒有安全感,沒有足夠的保障,是不敢亂花錢的,中國現行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導致很多老百姓不敢大方消費,而中產階級的流動資產多被深套A股中並大幅縮水,那麼,要拉動內需,政府行為就很重要了,顯然政府會把五年計劃中的原本放在未來幾年的大型基礎建設專案都提前上來做,照這個思路,鐵路建設應該是比較穩妥的行業,再比如涉及能源和通訊基礎建設的行業也是看好的。
總結一下,在2009,和剛性需求相關的行業,和基礎建設相關的行業,是相對比較安全的行業。
我個人認為,從樂觀的一面來看,2009下半年是值得期待的中長期投資買點。
就如同你書中女主角杜拉拉一樣,一位草根出身的外企白領,並不具有“純種”的外企血統,起初似乎也沒有明確的職場生涯規劃。這樣的人,在外企的金融危機動盪中,是否是最有可能最先被裁員的人?
李可:純正的外企血統,我猜是指管理培訓生出身?我個人的觀點,從結果看,管理培訓生制度在FMCG(快速消費品)行業實施得比較好,但是在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行業意義不大,起碼以中國的情況看是這樣,在杜拉拉2中也體現了我本人的這個觀點。所以,我認為血統不是問題。
李可看經濟危機(2)
最先被裁員的,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員工所處的職能不太重要,沒了你,企業運作沒有大礙;另一個,是更重要的裁員原因,即員工的態度和能力都不怎麼樣。
至於您提到員工沒有職業規劃,就我所看到的,在28歲以前,70%的人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這一點不是大問題,坦率說,比較容易糾正,容易到他只要有心,看一遍《杜拉拉》就能獲得職業規劃的科普常識:)
至於小說中的杜拉拉,她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員工,聰明度也很說得過去,判斷力和驅動績效的能力都有中上程度,只是影響力一般些,總體說來,算不錯的員工,這樣的人不太會被裁,就算公司要裁她的職能,也會給她轉崗。
如今很多人將你的書奉為“寶典”,尤其是你提出的“你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事,老闆卻不待見你;工作了很多年卻依然在普通員工的位子上轉悠;不愛or不敢跟老闆溝通,例如公司會餐或者搞活動什麼的一定不會坐在老闆身邊”等情況都是大家遇到的,但想改變卻很難,比如增加與老闆的溝通,從何下手?
李可:職場中常用到一個詞叫“曝光”。每一次讓其他同事或者讓老闆注意到你,都是你的曝光。
曝光有好有壞,你是以一個什麼樣的形象特點讓人家記住你的,這個很重要。所以,吃飯的時候坐在老闆身邊,這只是一個形式罷了,不是溝通的根本問題。畢竟能坐在老闆旁邊吃飯的機會很少,而且,假如你說話不得體,就成了“壞的曝光”,那還不如不坐在老闆邊上為妙。除非你有把握有需要,否則還是不要刻意往老闆邊上坐。精明的老闆也總是把這樣的榮譽給予那些出色的員工,以示認可。
那麼怎樣的原則才是和老闆保持恰當溝通的原則呢?杜拉拉1中有一段,我知道很多讀者都注意過的,題目是“受累又受氣該怎麼辦?”其中杜拉拉的日記以事例說明了溝通的方法,屬於職場初級版,工作不超過三年的人可以看看;到了杜拉拉2,有一段題目叫“授權的依據和程度”,其中講到老闆為什麼能信任一個員工並授權,這和員工的主動性等級相關,這一段是上述杜拉拉1中片段的升級版,它系統地闡述瞭如何根據自己的能力經驗等來確定與老闆的溝通中能達到多大主動級別,屬於非常自然的方式,員工不會受到“敢不敢”的困擾,只看你“愛不愛”了,一個人到了28歲應該能理解這樣系統的方法論了。
都說職場是有規則的,對於中國的國企和民企,如今很多管理和外企有相近和相似之處,你認為外企職場的這套方式適合它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