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部分

這也是他當政以來,最好的幾年。

這次為了加大對地方軍閥的控制,早在半年前,蔣介石就和他的參謀人員,制定了這次削弱計劃。

儘管鬧得不可開交,蔣介石最後還是把他的計劃,強行的給推行了下去。會上,看到陸銘為代表的西南軍閥並沒處來鬧,他心裡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更加的顧忌。

陸銘不出來鬧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接下來將會進行的中日大戰,為了不削弱南京政fu的實力,能在這場關乎著國家生死存亡的戰鬥中,能有更強的抵抗的力量。

當晚,蔣介石在官邸會見了陸銘。

“委座!”

“遠東來了,坐坐。”

陸銘發現邊上還坐著一個人,這人正是蔣百里。

蔣百里,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寧人。為清末秀才、是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這位民國儒將,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人,在民國的軍中,擁有崇高的威望,就連白崇禧等人,也深受他的影響,算得上是民**中的第一人。

看到他那瘦削的臉,臉上蒼白的不見半點血色。陸銘知到這位是誰了,忙上前敬禮。

“蔣將軍好!您可要注意好自已的身體啊,有時間來我們雲南,我們那裡有一些外國來的洋醫生,您讓他們檢查下。”

蔣百里還了個禮,無所謂的擺了擺手“謝謝陸將軍的好意,我這身子,就這樣了,看不看,都無所謂。”

三人剛坐後,宋美齡走了進來,看到陸銘後,歡喜的笑問道:“遠東這次怎麼不帶小桐和我那幹孫子過來,我可一年多沒加她們母子了。”

陸銘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公私不能混為一談嘛。”

“好了,你們談公事去吧。”宋美齡端了杯茶給陸銘就進屋裡去了。

蔣百里拿出了一本書,交到了陸銘的手上,“陸將軍,這次找你過來,是我的意思。這本書裡,我把日本當作我們最大的敵人,前面的綜述,你現在先看看,是我整理出來的一些想法。陸將軍多次和日本人戰鬥過,無一敗績,我想聽聽陸將軍的意見。”

接過蔣百里手中的書,入眼的第一句就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綜述裡,陸民看到:“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一致則強,相離則弱,相反則亡”的思想,說明“戰鬥力與經濟力是不可分的”,“國防建設必須與國民經濟配合一致”,“強兵必先理財”的道理。該書還論述了建軍的目的與意義。指出軍隊是進行戰爭、實行政略、維持國家生存的工具,“無兵而求戰是為至危,不求戰而治兵其禍尤為不可收拾”。

這些話,和陸銘的想法,有很多的地方,是不謀而合的。現在雲南各地,在陸銘的帶領之下,比書裡的走的更為激進,也更加的實際,對!就是實際。

陸銘以後來者的眼光,看待這些事物和作出來的一些決定,在很多人的眼裡,都是很難理解的。

當看到“新軍事的主流是所謂全體戰爭”,因此極力主張以義務兵役制代替募兵制,充分作好人力、物力的動員和組織,全面地建設陸海空三軍,以適應戰爭的需要。

看到這裡,陸銘心中真是很佩服這些先賢們的眼光,看到蔣百里那臉上難掩的病色,心裡隱隱作痛,暗下決心要幫他找到好醫生來,幫他把病給治好。

陸銘看到下面的一段,還論述了國情,在當前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提出了持久戰的思想。認為面對強敵的侵略,只有避免過早的決戰,逐步積聚力量,疲憊敵人,才是制勝的唯一方法。這些,對於當時的國防建設及隨後進行的抗日戰爭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這本書裡,蔣百里的主要論點是:要建設國防,必須提前解決兩個問題:一、如何使國防裝置費有益於國民生產的發展。我們太窮了,應當一個錢當兩個錢用;二、如何能使學理與事實密切的溝通。現在不是空談就是盲動,盲與空有相互的關係,愈空愈盲,愈盲愈空。

並且擬定了建立民軍的三條組織大綱:一、建制之主義——以自衛為根本原則,絕對排斥侵略主義;二、編制之原則,——軍事區域之單位宜多,而各單位內之兵力宜少;三、建設之順序——以京漢鐵路以西為總根據地,逐漸東進;以求裝置完全。

看完這一段論述,陸銘沉思了片刻,才慢慢合上書本。隨後站了起來,對蔣百里鞠了個躬。

“蔣將軍的遠見和學識,讓我敬佩。我們眼下最大的外敵,就是日本!從他們一系列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