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講話,但農村始終相對貧困,農民還是相對那麼苦,農業上的問題相對還是那麼多,可以說是按下葫蘆起了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粉碎“四人幫”那陣子,農村的情況真是慘不忍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大包乾”,把農民從不切實際的、超越了現階段生產力的生產關係中解放出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再加上連續幾年出臺一號檔案,理順了農民和市民、農村和城市的一些基本關係,使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給農村帶來了初步的繁榮,讓農民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這些都是事實。
我說,當然是事實。這是有目共睹的。
金嘉祥說,是啊!所以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下子“三農”問題可算是徹底解決了,農村可是富裕了。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政策又變著花樣出臺,在農民頭上“摸”,也在農民包包頭(錢包裡)“摸”。各種稅費、攤派,都出來了。什麼“人民學校人民建”、“人民交通人民辦”,一切都是人民,結果一切都是攤派,農民又陷入了不堪重負的境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憂患(2)
我說,啊,好了傷疤忘了痛。
金嘉祥笑笑說,也不完全是這個,也還有體制上的問題。當時那個“雙層經營體制”在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接的時候,也是有矛盾的。簡單地說,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很難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果,農民增產不增收,甚至減產減收。
我說,這個時候,城市可是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