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確提出廢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導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樑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初步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新教育體制。
蔡元培的教育實踐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大學的性質在於研究高深學問。他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主張學與術分校,文與理通科。將“學年制”改為“學分制”,實行“選科制”,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精簡課程,力主自學,校內實行學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這些主張和措施,在北京大學推行之後,影響全國,以至有人稱他為自由主義教育家。
蔡元培組織各種學術研究團體(如哲學會、雄辯會、閱書報社、書法研究社等),把學生的課餘興趣吸引到學術研究方面來。蔡元培殷切希望學生專注學業,但又不贊成死讀書。他說:“研究學理,必要有一種活潑的精神,不是學古人‘三年不窺園’的死法能做到的”。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發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礪德行,三日敬愛師長,將“抱定宗旨”置於首位。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蔡元培發表就職演說,這就是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蔡與北大學生約法三章:一是抱定宗旨,“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二是砥礪德行,“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心勵人”;三是敬愛師友,“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堂,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
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時,主持修訂了教育部的學制,第一次在政府法令條文中宣佈教育上的男女平等。不久,我國初級小學實行了男女同校。由於守舊勢力異常強大,高等學校到五四運動前夕仍未實現男女同校。教育部對此畏首畏尾,各大學都不敢提議招收女生。蔡元培非常不滿此等現狀,又是在北京青年會進行演講,又是對上海《中華新報》記者發表談話,公開倡導高校男女同校。蔡元培說:“一提議,必不透過。其實學制上並沒有專招收男生的明文;如招考時有女生來報名,可即著錄;如考試及格,可準其就學;請從北大始。”於是北大首先有了女生,各大學仿行,教育部也就默許了。
1920年2月,因考試期已過蔡元培下令允許王蘭、奚湞、查曉園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聽,當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我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
有人問蔡元培:“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麼不先請教育部核准?”蔡元培說:“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從前女生不來要求,所以沒有女生;現在女生來要求,而程度又夠得上,大學就沒有拒絕的理。”
1920年,代理文科學長陶孟和准許了9名女生入校旁聽,引起社會上的議論和教育部的批評,甚至總統徐世昌都出面警告北大當局,認為國立學校應該保持“崇高的道德水準”。但是當時並無法律明文禁止男女合校,已經回到北大的蔡元培就憑這一點,沒有請求政府的許可,便正式批准了那9名女生註冊為北大正式學生。自此,北大開始正式招收女學生。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講授的惟一課程是《美學》。一位同學的回憶錄中記載下當時課堂的情境:“他教的是美學,聲浪不很高,可是很清晰,講到外國美術的時候,還帶圖畫給我們看,所以我們覺得很有趣味,把第一院的第二教室完全擠滿了。第一院只有第二教室大,可坐一二百人,……擠的連講臺上都站滿了人,於是沒有辦法,搬到第二院的大講堂。”
蔡元培先生明確指出:國文分兩種:一種實用文,在沒有開化的時候,因生活的必要發生的;一種美術文,沒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時候不能不有的。
蔡元培在回覆林琴南的一封信中談到了自己的兩種辦學主張,第一條便是:對於學說,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幷包主義,無論有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
蔡元培任民國教育總長時,範源濂任次長,他們辦教育的方法相對立。範說:“小學沒有辦好,怎麼能有好中學?中學沒有辦好?怎麼能有好的大學?所以我們的第一步,當先把小學整頓。”蔡元培說:“沒有好大學,中學師資哪裡來?沒有好中學,小學師資哪裡來?所以我們第一步,當先把大學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