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勳貴,盡數灰飛煙滅。
海瑞對這些勳貴可不會手軟,“海青天”這個名號,已經說明了海瑞的立場。
朝廷的這些勳貴平時裡依仗著權勢為非作歹,兼併土地,欺壓百姓,消滅他們,乃一快事。
但是,朝廷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其他勳貴的恐慌。
撫寧侯造沒造反他們最清楚,皇帝是非不分,在文臣的蠱惑之下,一次性就把四家勳貴剷除,這實在是太恐怖了。
這是文官們拿他們開刀,這是在趕盡殺絕,沒有明確證據就敢如此,以後,誰知道事情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鋼刀懸掛在頭頂上,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就是身死道消之日。
勳貴們不想死,他們想活。
他們並不覺得這件事情的背後是萬曆在操控,而是把矛頭對準了張居正和海瑞。
在他們來看,萬曆只是一個小娃娃,李太后又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村婦,撫寧侯等人之事,肯定是張居正他們的手筆。
為了活路,他們要反擊,他們要反抗,他們不能讓文官們拿捏自己的性命。
然而,就在這些勳貴們要反戈一擊時,張居正忽然上了一封奏疏。
奏疏的內容很簡單,大體意思是,英國公、成國公、興安伯、襄城伯等勳貴不僅沒有參與造反,甚至還有所勸阻,建議萬曆賞賜他們,將撫寧侯他們的土地以及部分財產當做賞賜,賜予他們,作為忠誠的獎勵。
萬曆在看到張居正這封奏疏時,不由感慨張居正調和陰陽的能力,以及魄力。
要是換做其他人,肯定會趁著這個時機針對勳貴們乘勝追擊,掀起更加可怕的風浪。
然而張居正,卻在這個時候戛然而止,讓造反的風波就此止住,沒有擴大,甚至還提議萬曆賞賜英國公。
這就向外界透漏一個訊號,我並不是針對你們所有的勳貴,你們放心就好了,只是針對撫寧侯這些不長眼睛的貨色,你們規規矩矩的做事就行,不要有任何害怕。
如果把他們逼急了,誰也不知道這些人會做出什麼事。
張居正知道窮寇莫追的道理,在對付政敵之時,只能將目標集中在個人上,而不是整體。
只要整體的利益不受損,消滅幾個個人,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就如當年對付高拱一樣,高拱在朝中黨羽眾多,可張居正宰執內閣之後,沒有大肆打擊,而是偃旗息鼓,正是因為這種舉動,朝政才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平息。
萬曆覺得張居正這樣做很對,處理了撫寧侯他們,處理了那些京營舊卒,已經為改革京營提供了條件,既然目的都達到了,又何必窮追不捨?
對於英國公他們的賞賜,萬曆覺得張居正說的這些還不夠多,應該再多一些,好好的安一安這些勳貴的事。
賞賜錢財其實並無太多意義,萬曆就把方向放在了爵位上,當然不可能賞賜英國公他們更高的爵位。
思來想去之後,決定,讓英國公、成國公等公爵從自己的兒子後輩中挑選一人,封賞流侯爵位。
侯爵之下,賞賜錢財以及土地。
明朝的爵位有兩種,一種是流爵,一種是世爵。
流爵只有本人一代,世爵是世襲罔替。不管是哪種爵位,都非常難以獲取。現在萬曆一出手就是一個流爵,自然會讓這些勳貴們安心。
當萬曆的旨意傳到英國公府中時,原本躁動的心也就此安定。
至於撫寧侯他們的死,一時間也無人去說。
人都是短視的,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英國公他們之所以要反擊,並不是因為他們同情撫寧侯的死,而是害怕撫寧侯的死會在他們身上重演。
萬曆的賞賜向他們說明,你們是不會有事,你們就放心吧,好好的做事,甚至還有獎勵的。
當他們知道撫寧侯的死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且獲得不菲的利益時,自然也就沒人去管撫寧侯。
一個流爵不怎麼起眼,可對於這些公爵來說卻極為重要,尤其是公爵除了嫡長子之外的那些孩子們。
公爵的孩子,除了嫡長子能繼承家業之外,其餘的孩子幾乎沒有什麼出頭的路,如果能夠繼承這個流爵,那以後的日子將會好過無數倍,甚至還能在外開府,擁有自己的土地和生意,不用仰仗嫡長子的鼻息生活。
於是,英國公、成國公的孩子們,瞬間開始了爭奪,以至於他們後院起火。
一個個忙著處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