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邊,堆成一座座靠著北城城牆的斜坡。城裡逐漸恢復了原貌。
這幾項工作持續了大半個月,才基本上將城裡的淤泥清理乾淨。
這大半個月裡,城外的洪水稍稍退了一些,但依舊圍著整個開封府。水位依舊達到城牆的一半高度。高水位的洪水持續給城牆施加著強大水壓,有不少城牆開始垮塌。
因為宋朝城牆整個是用夯土夯實而成,而不是用青磚。在長時間洪水浸泡之下很容易垮塌。
城牆開始部分垮塌這個令人揪心的訊息快傳到了皇宮,讓宋神宗稍稍放下來的心再次懸緊了。
但隨即他又得到訊息,新任開封府判官的蔡京,組織開封府的衙役以及數萬民眾,組織民壯在坍塌城牆處打上木樁,拉上圍欄,再將城牆邊上清出來的淤泥用草編的袋子裝上之後,重新加固坍塌的城牆。
坍塌的位置全部修補完畢。而由於城牆的根基得到了清理出來的淤泥堆集的支撐,整個城牆沒有出現致命的垮塌。蔡京的在這次抗洪排澇中的超強組織能力和非凡的智慧,得到了宋神宗的多次誇獎,下旨任命他為京城抗洪排澇都指揮使,直接領導抗洪排澇。
楊仙茅在將自家的宅院清理安家之後,他決定做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預防瘟疫。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一點楊仙茅在很多醫書上都看過。因此他很擔心會出現這可怕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對京城帶來的致命傷害絕對不是洪水所能比擬的,無孔不入的瘟疫,將會把東京汴梁城變成一座人間地獄。
大災之後的防疫工作並沒有人管,蔡京忙著抗洪排澇,開封府的知府在其中沒能發揮什麼作用。開封府知府系大宋開國功臣趙普的後代,出身名門,但是才能平庸。在大洪水面前慌了手腳,只顧自己逃命,也沒有任何組織能力。
宋神宗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知人善用,他任用王安石變法,就是看人看得非常準。而這一次,他準確的發現了蔡京卓越的組織能力。從而將整個京城的抗洪排澇工作交給了這位新任開封府的判官。
蔡京沒有辜負宋神宗仁器重,把整個防洪排澇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迅速而卓有成效。城裡的百姓對這位開封判官所領導的抗洪排澇交口稱讚。現在他的光環甚至蓋過了駕船救人的楊仙茅。
楊仙茅當真有些哭笑不得,原本自己是想除掉這位未來的大奸臣,避免他未來禍國殃民。沒想到陰差陽錯,反倒讓他更快的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而現在楊仙茅要想盡快防止城裡頭出現瘟疫,他就必須藉助這位防洪排澇的組織者蔡京來達到目的。
楊仙茅探聽到蔡京一直在北城城樓上領導抗洪,防止城牆長時間被洪水浸泡之後出現坍塌。
這天正好沒下雨,楊仙茅獨自一人出門去找蔡京,不帶任何隨從。
他走在大街上,眼見滿城淤泥基本上已經清理乾淨了,但是空氣中一直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帶著屍臭的恐怖氣味。靠近北城城樓的時候,這種味道更濃了。
第805章 舉薦之恩
這屍臭不知道是從哪飄來的,楊仙茅跟著屍臭的味道尋找過去。很快他發現,原來是來自於城門樓的城牆下,人的屍體成排地停放在堆成斜坡的淤泥堆的旁邊。而大量動物屍體則隨便拋棄在附近,高度**的人和動物的屍體發出惡臭,蒼蠅嗡嗡亂飛。
這都是無人認領的屍體,因為城外是洪水,城裡又沒有地方掩埋,就扔到了城樓邊。
其實,死於洪水的無名屍體大部分都用淤泥暫時掩埋了,而有小部分跟死豬死羊一起丟棄在了城門樓邊。無數的蒼蠅正圍著嗡嗡的轉著,還沒靠近就惡臭撲鼻。
看到這情景,楊仙茅的心更加揪緊了。這樣的現狀若是得不到改變,瘟疫很快就會在京城橫行。
楊仙茅徑直來到城樓之上,找到了蔡京。
蔡京正指揮一幫民工修補一小塊坍塌的城牆,忙的不亦樂乎。而蔡京並不是一個只動嘴不動手的人,他也參與扛沙袋修補城牆,身先士卒。
當然,這種行為只是偶爾為之,但就是這一點點,也足以讓那些民壯和手下的官員對他刮目相看。這為他帶來了更多的聲譽,蔡京非常懂得在適當場合場合來展現這一點。
楊仙茅找到他時,他正在忙碌著,身上到處都是泥水,楊仙茅幾乎認不出他來了。因為在此之前,蔡京是微微有些發福的,而經過這將近一個月的辛勞,他明顯消瘦了很多,眼窩深陷,臉上身上到處都是淤泥,看著跟普通民壯沒什麼兩樣。
楊仙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