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的不光是四川軍政府,重慶蜀軍政府內部也出了問題。蜀軍政府決定西征,將所屬軍隊編為三個支隊,以但懋辛為參謀長兼中路支隊長,總司令林紹泉兼北路支隊長,第一縱隊長向壽蔭為南路支隊長。
這本是出於西征需要而作的臨時安排,但林紹泉認為這是夏之時排擠他,取消他總司令職。
林紹泉借題發揮撕毀委任狀,劈壞關防,持槍衝入都督府大罵張培爵、夏之時。
蜀軍政府內部出現問題,四川玩家錦馬超趁機建議蜀軍政府與四川軍政府談判。抓住機會觸發了任務。錦馬超稱雲貴聯軍野心勃勃,若是打下成都,只怕蜀軍政府也無法掌握政權。
錦馬超說服了張培爵等人,自告奮勇充當兩個軍政府之間的橋樑。前往成都求見尹昌衡。歷史上四川兩個軍政府確實合併了,所以錦馬超做這個任務很有底氣,如他所料的那樣,在南面損失了一萬二千人的尹昌衡對合並建議很感興趣。
錦馬超一直在重慶境內發展,他建立了四個根據地,當初霍去病試圖染指川東就是被他算計。雲貴聯軍進攻四川,川南鎮撫使白乎乎妖孽投降,他當然清楚是怎麼回事。他把陳霸先當成了最大敵人,知道如果讓陳霸先佔領了成都,自身的發展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錦馬超千方百計想要促成兩個軍政府合併。合併後軍政府可以要求雲貴軍隊退出四川。在他的賣力遊說下。尹昌衡、羅綸、鄧孝可等人向重慶蜀軍政府提出統一條件:以成都為四川軍政府所在地。重慶設軍事重鎮,原成都、重慶政府的都督,分任合併後的四川軍政府正副都督。原兩副都督分任重慶鎮撫使或樞密院長及軍事參議院議長。
重慶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成都仍作省會,重慶作為四川都督的駐地,以蜀軍政府都督張培爵為四川都督,以四川軍政府都督尹昌衡和蜀軍政府副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四川軍政府副都督羅綸為樞密院長或總顧問。
蜀軍軍政府的軍隊開始停滯不前,陳浩敏銳地感覺到不對,很快王亞樵就打探到兩個軍政府談判的事。歷史上雲貴軍隊進入四川后,黔軍紀律嚴明,川民評價很高;滇軍軍紀敗壞,在四川胡作非為。與保路同志軍多次發生衝突,所以成、渝軍政府才商量合併。
為了避免這種局面出現,陳浩早就命令徐錫麟和劉子璇約束好部隊,一定要做到秋毫無犯,卻沒想到因為玩家任務成、渝軍政府還是要合併。
蜀軍軍政府不想採用武力了,雲貴部隊失去了進軍成都的理由,所以這讓他很為難。陳浩現在能做的是儘量拖延成、渝軍政府合併的時間,做與錦馬超相反的任務,他把這件事交給了白乎乎妖孽。
白乎乎妖孽等級已經達到50級,外交屬性高達92點,與錦馬超做逆向任務獲勝機率非常高。
歷史上成、渝軍政府成功合併,主要是因為重慶蜀軍軍政府妥協,主動讓尹昌衡當了都督。同盟會人士旨在救國,實行共和,鄙視爭權奪利。
重慶蜀軍政府領導人一再申明,重慶黨人辦事“決無權利思想”,這與孫逸仙等人“功成身退”的思想一脈相承,他們不懂得掌握革命政權的重要性,政治上非常幼稚。孫逸仙向袁世凱妥協後,重慶革命黨人認為重慶、成都及全省已經獨立,趙爾豐梟首,驅逐韃虜,建立共和的革命目的已經達到,希望儘快結束戰事統一軍政。
要讓蜀軍政府打消妥協念頭,需要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妥協是把革命成果送人。這種純粹靠嘴皮的任務難度非常大,哪怕白乎乎妖孽92的外交屬性也很難成功,他費盡口舌也沒能讓張培爵等人打消合併念頭。
還好他拖延了一些時間,歷史上2月2日成、渝軍政府合併,但遊戲裡一直拖到3月雙方依然在談判。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袁世凱拒絕前往南京,堅持3月10日在京城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並且宣佈任命廣西都督陳霸先為西南總督兼海軍部長,總攝西南四省及海軍事務。
袁世凱這是在投桃報李,在他與革命黨談判時,廣西、雲南、貴州三省一直通電對他表示支援。陳浩擔任西南總督後,雲南都督劉子璇以及貴州都督徐錫麟第一時間通電支援,表示雲、貴軍政府願服從陳大人調派。
正在談判的成、渝兩個軍政府變得尷尬起來,按理四川也歸西南總督管轄,人家雲、貴都表態全力支援了,四川難道要不理睬?陳霸先的西南總督是大總統任命,合併後軍政府都督由總督任命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