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還好嗎?”錢漢宮坐了起來,說:“好,好,託你們的福,全家都好。”說著,春花從包裡拿出了兩包茶葉和一個很精緻的茶壺,說:“我沒有什麼好東西送您,給您帶了兩包茶葉,表表心意。”錢漢宮忙說:“客氣,客氣,謝謝,你費心了。”
這時錢漢宮的老伴也從屋裡出來了,忙為春花、張英搬椅子倒茶。
錢漢宮的兒子住在後莊,平時也不大來,兩個孫子都在城裡工作,很少回來,有時孫子要帶爺爺到城裡過幾天,因為過不慣城裡的生活,老漢就是不去。
春花就和老漢聊了起來,從今年的農業生產聊到天象氣候等,春花說:“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不足,有很多事請您老給我們提提意見。”
“意見沒有什麼可提的,倒是有一些古訓什麼的,你們年輕人不知道,我說給你聽聽,或許有點用,都是古人的經驗,供你參考吧。”
“好呀,就請您老談談吧。”這正是春花來的目的,所以春花非常樂意,說,“您老是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人,聽您老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看來什麼人都喜歡別人吹牛拍馬,下到平民上到偉人,莫不如此。錢漢宮被春花說得心情格外舒暢。
“好吧,我就說給你聽聽。”他喝了一口茶,有聲有色地說了起來,“人有人道,天有天道,醫有醫道,世有世道,當官也有官道。‘道可道,非常道’。古人對做官是有研究的,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不管朝代怎麼變,可是官道沒有變。前人的經驗不可不學,古人的教訓不可不察。你現在是一鎮之長,肩上的擔子不輕,全鎮3萬多人要靠你領路呢。多掌握一些“官道”就可以少走彎路,也可以減災避禍。
南宋呂本中寫的《官箴》一文,講到:‘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此三者,可以保官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此文內容很多,我就不一一說了,但文中多次提到如何做官,我說給你聽聽,如:‘當官處事,常思有以及人。’‘當官處事,務合人情。’‘當官處事,但務著實。’又特別強調:‘忍之一事,眾妙之門。當官處事,尤是先務。若能清、慎、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辦?’
清、慎、勤就是為官之道,被後人稱為千古之不可易。後來有的皇帝,還將此三字親筆手書,賜給內外諸大臣,以為勉勵。後許多官箴也以三字為基礎展開論述的。
就現在來講,這三字再加上一個“忍”字,都是經驗之談,是為官必須要做到的。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春花一邊聽著一邊捉摸,感到錢老漢講得很有道理,切中要害。有的時候忍一句風平浪靜;退半步海闊天空。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得寵,一危也;才低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三大危險,是古今往來第一教訓,無數史實都證明這一點。不管什麼人,不管你幹什麼事,你的付出與收穫不平等,如果是收穫長期大大超過付出,總有一天要出問題的。
特別是位高才低的官,那做得就更危險了,不僅誤事,誤國,還要誤自己。就像駕駛一輛馬車,你駕馭不了它,馬車不僅不能正常的行駛,還隨時都有發生車禍的危險,一旦出車禍,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春花聽了感觸很大,就問老者,如何避免三危。
錢漢宮說:“才下者補才或退而求其次;少德者修德;無功者不受祿。就是才高德重有功者,也要注意,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水必湍之;人俊於群,眾必謗之。花忌全開月忌圓,全開則敗,月滿招虧。”
錢老漢一席話使春花豁然開朗,是啊,做官有道,古人的經驗教訓確實值得我們汲取。儘管時代不同了,但它內在規律、基本原理沒有變,至今仍能給人啟迪。
春花很感謝錢老漢的教誨,待老人講完後,講了很多感謝的話,要回鎮裡。老漢一家人熱情地邀請春花吃了中飯再走。春花謝了老人一家,表示以後有機會再來看望他。
臨走的時候,老人送了一本《論語》給春花,讓她沒事的時候看看。又對她說:“你50歲前多看看儒家的書,50歲以後要多看看道家的書。現在多看看儒家的書,以後職位高了要多看看道家的書。閒暇時也可以瞭解一些佛教的知識,中國的三教不可不察。”
三十四章 研究官道看箴言 美夢一場預前程
“半部論語治天下”。吃完晚飯,春花無事,一人靜靜躺在床上,翻看錢漢宮送給她的《論語》,因語句十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