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總要在任期內搞一些有影響的大工程,有些工程既不能蓄水,也不能排水,更不能惠及百姓,就是做給領導看的,是用農民的汗水為自己樹碑。
由於安瀾水利工程極不配套,農業用水很不方便,用當地老百姓的話,就是“坐在河邊沒水喝,頭頂燒餅去討飯”。
水!水!水!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每到旱季,龜裂的土地、枯黃的禾苗、乾渴的嘴唇……去年夏天安瀾到處充滿了對水的期盼!
縣委、政府痛定思痛,大災之年反思,反思之後大幹,決定實施這一工程。
這年冬季,像往常一樣,縣裡決定開挖一條引水河,動用12個鄉鎮5萬多農民工,工程量200萬立方米,工期45天。可謂是工程浩大,任務艱鉅。奔牛鎮在這個工程中分得了15萬立方任務,鎮裡決定由陳思群副鎮長帶隊,組織全鎮3200人上馬。
縣裡為了有效地指揮這一工程,成立了工程指揮部,將各參加工程的鄉鎮定為分部。縣指揮部開展了勞動競賽活動,即比進度,賽安全;比質量,賽風格;比團結,賽友誼。幾乎是三天一小評,七天一大評,並把競賽的情況及時反饋到各鄉鎮。可是奔牛鎮的工程進展緩慢,質量也不盡人意,常被縣工程指揮部批評。書記朱志同坐不住了,很著急,便要親自上工地,苦於鎮裡有很多事忙得不可開交,怎麼辦?安排春花能行嗎?挖魚塘的陰影會不會影響她威信?還有誰能擔當此任?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春花主動請纓,上了工地。到任後,春花接受了挖魚塘風波的教訓,處處關心民工的疾苦,親自走訪到每個工棚,及時解決他們的一些困難。她還帶著鎮衛生院的醫生到工地為民工治病。她安排文化站組織宣傳隊,為民工表演節目,利用文藝宣傳活動,來表揚好人好事,鼓勵先進。並把廣播喇叭安到每個工棚。這些做法深受民工的歡迎。春花不僅住在工地上,而且與民工同吃同勞動。在工地上,年輕漂亮的女鎮長所到之處,人們是一片歡叫,勞動高潮迭起,民工的號子聲震天動地,風展彩旗如畫,真是人勤春早!
因春花的到來,迅速改變了工程落後的面貌,縣工程指揮部很滿意。一天,工程副總指揮,縣水利局顧局長親自到奔牛鎮的工地察看。
“顧局長,您好,您這麼大年紀了,還親自察看工地啊。”春花站在草棚門口迎接道。
“春花啊,你們奔牛的進度很快嘛,要注意質量哦。”顧局長說著就進入草棚。
春花因前一天就聽說老局長要來檢查工作,特地安排人把鎮工程指揮部整理一番,自己平時為了和民工保持一致,穿著很樸素,已經多少天沒穿襪子了,為了接待老局長,這天還特地穿了一雙嶄新色彩豔麗的呢絨襪子。
顧局長是一個學者型的幹部,工作勤奮,業務精通,堅持原則,表情嚴肅。全縣幾乎所有的水利工程他都瞭如指掌,人稱安瀾的活地圖。老局長剛坐下來,春花仔細一看,只見顧局長光著腳穿了一雙破舊的黃軍鞋,褲腳捲到腿肚子上,頓時滿臉紅暈,不好意思。
“老局長,您放心,我們的工程質量是經得起檢查驗收的。前一段時間,我們有一些特殊情況,現在我們抓得很緊。您這麼大年紀還來看我們,就是對我們的支援和鼓勵,我們奔牛鎮人不會辜負您的希望的。”
“春花啊,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沒有水利就沒有農業。多年來,我們安瀾就吃了這個虧,現在我們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我們下決心苦幹幾年,就能翻身。”
聽顧局長這麼一說,春花打心眼裡佩服。是啊,我們農業多年發展不快,農民收入不多,就是吃了水利的虧。
“春花,你知道四川成都平原為什麼被稱為‘天府之國’嗎?”
“只聽說,還真的不知道什麼原因呢。”
“《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早在秦國的蜀郡守李冰及其兒子,於公元前三世紀,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有2200餘年,目前仍在灌溉川西平原1000多萬畝土地。這個工程是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作用最大,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可以說是造福千秋萬代,李冰父子也被當地老百姓敬之為神。我們現在這個工程雖然不能和都江堰相比,但我們也是造福人民的,做好這個水利工程,同樣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都江堰有兩句名言很值得我們借鑑,一是“高做灘低做堰”,一是“逢直拐彎,遇灣抹角”。凡是搞水利的人都應該到都江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