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也很難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情報,新軍的咆哮可以訛詐日本人,讓他們產生新軍馬上就要動手的錯覺。
奇正相生,是運勢鬥兵的基本思想,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是非常辯證微妙的理論,雖然慄雲龍的直爽性格並不會認真對待這些瓶瓶罐罐的古董傳統精髓,卻可以現代社會的基本常識來指導。
如果新軍真的要動手了,一定會採取許多手段措施來造假,掩蓋真實的意圖。
中國新軍,實在太厲害太神秘了,能夠在一年之內就馬不停蹄,輕而易舉地殲滅其百萬以上,別說小國家,就是英國法國,德國都在心底裡承認難以做到,日本人自然也做不到的。這一點兒,就是慄雲龍等人的底牌。底氣。
配合這一戰略思想,慄雲龍還下令,將遼寧一帶的地方警備部隊,如張作霖的警備第四旅,馮德麟的警備第三旅等由後世都熟悉的“名人”帶領的部隊,紛紛向中朝邊境開拔,就是軍團部也調遣了一個騎兵團,大肆張揚,向邊境增援。
在路上,這些部隊得到了指示,要大張旗鼓,耀武揚威,廣而言之。務必使沿途的各民眾都知道這件事情。還被要求,不要過於嚴密地防範。其目的自然是故意洩露情報,使日本方面知之。
中國新軍還進一步派遣人員,向駐守在天津的各國代表團遞交國書,表示了自己對於朝鮮半島局勢的看法,要求各國支援自己的主張,在回答各國公使及其附屬人員的詢問時,中國外交人員都毫不猶豫地表示,中國新軍確實得到了朝鮮君臣的邀請,還是秘密邀請。
一枚巨石拋向了平靜了數年的水面,自然要有巨大的回應。慄雲龍相信,只要日本做出了回應,中國新軍的連環計劃就要實施了。
果然不出所料,一天以後,日本方面由政府出面,公開表示,無論如何,日本都反對中國方面派出軍隊進入朝鮮,因為那是對朝鮮主權的威脅和侵犯,日本在朝鮮的駐軍將為保護朝鮮的主權獨立和完整而努力盡到自己的職責,同時,國內人民也將為朝鮮可能的危險局勢做最壞的打算。公告還表示,希望中國方面能夠理智對待這一問題,能夠以和平的,合乎國際法的方式冷靜地看待朝鮮和它的盟友,日本政府將進行最大的剋制,以最大的誠意等待著中國政府,特別是滿洲新軍的溫和決定。
日本方面的決定是公開電文的形式,為了不使它被中國方面錯過和誤讀,還專門派出了天津的駐守公使西寺太郎先生回訪了中國新軍的代表侯衝,接著,又懇請會見了趙陽剛政委,還晉見了大清帝國的首席對俄談判代表,欽差大臣慶親王。頻頻表示了關切之情。
日本方面雖然格調甚高,由政府和軍方共同出面,就差一點兒讓天皇老人家拋頭露面親自表演了。可是,基調甚低,堅決的口吻下面,是渴望和期待的和平心願,那種味道,就是最不討厭外交詞令的人也能夠嗅出乞求的意思。
能夠迅速拿出這樣一份宣告,是日本集權體制的成功之處,不管對錯,日本的答卷是交出來了。
不過,凝聚在這份答卷之上的,是日本高層主和派暫時取得主導權的資訊,震懾於中國新軍強悍的聲威,日本政治軍事中樞暈頭轉向,驚慌失措,不得不低頭。所謂堅決抵抗中國軍隊進入朝鮮的冠冕堂皇之語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話,竭力呼籲中國新軍理智,希望國際社會干預才是本質心態。
首相山縣有朋在街道中國天津傳到的電文以後,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木然,在整整五分鐘模模糊糊的渾沌狀態裡,他老眼昏花,盯著頭頂上懸掛的八肱一宇的條幅發傻,直到秘書官的再三提醒才緩過勁兒來,他向招集在一起的政府高官訓話說:“中國人要動手了,我們日本帝國最緊張,最艱難的日子來臨了。慄雲龍的新軍不同於滿清帝國其他任何一支部隊,無論從人數還是武器,戰略戰術上,都已經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陸軍,我們日本軍隊顯然不是他們的對手。我們必須忍耐,退讓,直到做好了充分的偵察工作,部隊徵集戰術演練工作等等,並且決心再次以國運相賭博。”
他的話引起了政府官員們一陣嗡聲。議論自發地進行了很久,緊接著就是爭論。首相的意見被推崇,但是,在措辭上,採用了軟硬兼施的方針。
以首相山縣有朋,警察總監鈴木燻為代表的大臣們妥協的立場下,出臺了對華宣告。
不過,日本向來都是政權混亂的國家,即使明治維新,也未能追根溯源,完成實際的統一。軍閥世家和政客,後來的少壯軍官都能夠起到左右政局的作用。
宣告之後,很深的矛盾分歧在日本日益顯露,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