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
“是!”
狙擊槍是中國新軍普遍配置的一件武器,強化到了班級。挑選精於射擊的戰士,進一步訓練,組合成特等射手,狙擊步槍優越的效能,是奉天兵工廠的得意之作,也是歐陽參謀長所極力提倡精準訓練的物資保障。在武器裝備上,中國新軍既重視了火力的密集。速度,又重視了精確打擊,兩者的結合,相得益彰。
中國新軍的軍事思想中,固然重視官兵計程車氣因素,戰略戰術中蘊涵的巨大能量,但是,更重視的是武器裝備。
實際上,決定一個國家民族盛衰的,更多更大的成分就是武器。
如果美國的武器和中國一樣水平,拋棄了它所有的先進技術,包括什麼F22,F35,連航空母艦也不要,它還能夠這麼猖獗嗎?
如果不是海軍艦隊的速射能力超越,日本也不敢輕易發動對滿清的甲午戰爭。
如果不是武器的先進,在三十年代,一個日本聯隊,團級規模的火力就等於中國一個軍,它早就被中國軍閥們給啃得連渣兒都不剩了。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對美國軍隊的正面作戰,損失比例很多時候都是十比一。奈何?如果那時中國的裝備與美國等同,則朝鮮全境必然解放,志願軍東出對馬海峽,佔領日本也不是難事兒,那時,就甭提狗屁第一島鏈了。也就不會有釣魚島之現實陣痛了,更說不定,中國海軍縱深太平洋,席捲諸島嶼,夏威夷已經是中國名勝。。。。。。
慄雲龍們從來就不輕視官兵的戰鬥意志,要不,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政工幹部,但是,對武器裝備的研究發展還是第一優先的。對俄作戰之所以悍然發動,還是處心積慮地製造,最最關鍵的就是,中國新軍已經在武器裝備上遠遠超越了俄軍。
根據偵察和研究,黑龍江對岸的俄國陸軍的部隊,和中國新軍第一軍對峙的地方,人數在八萬到十二萬之間,基本相當,如果加上其民兵組織,則稍多些,可是,他們的炮兵只有十幾處,大約一百門,先進的來複型步槍不到官兵人數的四分之一,機槍約一百挺。而中國新軍第一軍的炮兵有一萬人,大炮七百門,部隊已經全部換裝了衝鋒槍,狙擊槍有八千餘支,機槍一千一百餘挺。綜合實力是俄軍的數倍。
這就是中國新軍北渡黑龍江,再燃中俄邊境戰火的底氣。
當天,中國新軍的第一軍部隊渡過江面的有一半人,其餘的物資運輸在緊張的進行中,後續部隊和船隻源源不斷。
段大鵬軍長的船隊到達對岸以後,立刻就率領作戰部隊進入戰場,他非常想親自參加戰鬥,可惜,被警衛部隊團團包圍,只能一聲嘆息,感慨著軍官職位帶來的困擾。實際上,戰場不再需要高階的統一的指揮。俄國人只能堅守在區域性的堅固工事裡頑抗,根本不能組織起有威脅的反擊。
俄軍最出色的一次反抗恰好是在段大鵬軍長的方位。三百多名俄軍吶喊聲聲,端著步槍刺刀,氣勢洶洶地衝上來,還有五十多名騎兵,揮舞著馬刀,飛濺起滾滾灰塵,不可一世。
中國新軍架起機槍,噴發出十幾條鋼鐵火焰,瞬間就將那些騎兵絞斷了腿腳,紛紛滾下馬鞍,非死即傷,接著,步兵迎戰,一支支衝鋒槍潑灑出萬千條火線,傾斜在俄軍步兵的胸膛上。
俄軍的前沿部隊,在起伏不平的江灘上衝鋒著,吶喊著,卻徒勞無益地死傷著,數個,數十個,在掃射中無辜地栽倒在泥濘中,再也抬不起頭來。
英勇的俄羅斯硬漢還是繼續猛衝,那些千奇百怪的俄語彙整合巨大的聲潮,撞擊著中國官兵的耳朵。
“毛子挺能耐啊。”
“不錯,有種!”
“呵呵,再來,衝啊,給老子衝啊,老子喜歡!”
邊開槍射擊,一邊熱烈地議論,反正,據守在開闊地上的中國軍隊,感受不到俄軍絲毫的威脅,好象自己在看一場西洋馬術表演。
中國軍隊的火力之強,使所有的俄軍都無法前進到一百米的距離內。
“媽了隔壁!咱這槍就是衝啊!一扣就是一大片,跟割麥子似的!”這位大兵一面幹工作,一面評論感覺著。
黑藍色的烤漆,沉甸甸的手感,堅實的鋼鐵份量,精密的裝置,衝鋒槍不僅在前口閃爍著火焰,噴射出致命的金屬流,還在後面劈里啪啦地彈射出雨線般的彈殼,僅這聲音,就夠興奮人了。
俄軍的屍體,在開闊地上堆積如山,後續計程車兵再也無法超越,只能隱藏在屍體後面射擊。可是,中國新軍的密集火力掃射著,使俄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