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方圓,依據稱砣審度輕重。這誠然是國家的制度,萬世的法則!”
'17'汝南太守山陽王龔,政崇寬和,好才愛士。以袁閬為功曹,引進郡人黃憲、陳蕃等;憲雖不屈,蕃遂就吏。閬不修異操而致名當時,蕃性氣高明,龔皆禮之,由是群士莫不歸心。
'17'汝南太守山陽人王龔,為官崇尚寬厚平和,喜愛人才賢士。他任命袁閬為功曹,本郡人黃憲、陳蕃等受到舉薦。儘管黃憲不肯服從徵召,陳蕃卻因此就任官職。袁閬並不標新立異,當時卻很有名望,陳蕃則性格氣質清高爽朗。王龔對他們全都以禮相待,因此士人們無不對王龔十分嚮往。
憲世貧賤,父為牛醫。潁川荀淑至慎陽,遇憲於逆旅,時年十四;淑竦然異之,揖與語,移日不能去,謂憲曰:“子,吾之師表也。”既而前至袁閬所,未及勞問,逆曰:“子國有顏子,寧識之乎?”閬曰:“見吾叔度耶?”是時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失也。其母問曰:“汝復從牛醫兒來邪?”對曰:“良不見叔度,自以為無不及;既睹其人,則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固難得而測矣。”陳蕃及同郡周舉嘗相謂曰:“時月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萌復存乎心矣。”太原郭泰,少遊汝南,先過袁閬,不宿而退;進,往從憲,累日方還。或以問泰,曰:“奉高之器,譬諸濫,雖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憲初舉孝廉,又闢公府。友人勸其仕,憲亦不拒之,暫到京師,即還,竟無所就,年四十八終。
黃憲家世貧賤,父親是一名牛醫。潁川人荀淑來到慎陽,在旅店遇到黃憲,黃憲當時十四歲,荀淑對他大感驚異,拱手為禮而交談,很久都不肯離去。他對黃憲說:“您就是我的老師。”接著他前往袁閬處,沒來得及講寒暄的話,迎面便說:“貴郡有個像孔子學生顏回那樣的人,你可認識他?”袁閬說:“是遇到了我們的黃叔度嗎?”當時,同郡人戴良富有才華而心氣高傲,而見了黃憲,卻總是十分恭敬,等到回家後,則感到惘然若有所失。他的母親問道:“你又是從牛醫兒子那裡來嗎?”戴良回答說:“我沒看到黃叔度時,自以為沒有地方不如他,相見以後,卻好象看他就在前面,而忽然又在後面出現,實在高深莫測。”陳蕃與同郡人周舉曾交談,一致認為:“如果三個月不見黃憲,那麼卑鄙可恥的念頭就會重新在內心萌芽了。”太原人郭泰,少年時曾在汝南郡遊歷。他先去拜訪袁閬,沒有留下過夜便告辭了。又去拜訪黃憲,卻一連住了幾天才返回。有人問郭泰是什麼原因,郭泰說:“袁奉高的才具,好比泉水,雖清但容易舀取。而黃叔度卻象千頃汪洋,無法使它澄清,也無法使它混濁,不可估量。”黃憲最初曾被本郡推舉為孝廉,後來又受到三公府的徵召。黃憲的友人勸他去做官,他也並不拒絕,但只是暫時前往京城,隨即就回來了,竟什麼官也沒做。黃憲四十八歲時去世。
范曄論曰:黃憲言論風旨,無所傳聞;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去吝,將以道周性全,無德而稱乎!餘曾祖穆侯以為:“憲,然其處順,淵乎其似道,淺深莫臻其分,清濁未議其方,若及門於孔氏,其殆庶乎!”
范曄論曰:黃憲的言論與見解,沒有留下有關的傳聞。然而那些有節操有學問的人見了他,無不佩服他的高深,清除了自己的不良雜念。莫非是由於他的道德靈性至全至聖,因而無法言說嗎?我的曾祖父穆侯範汪認為:“黃憲其人,處身立世柔然溫順,像大道理一樣淵浩,或淺或深都不能達到他的分寸,或清或濁都不能道出他的境界。如果能趕上成為孔子門下的學生,大概差不多是這樣的吧!”
二年(癸亥、123)
二年(癸亥,公元123年)
'1'春,正月,旄牛夷反,益州刺史張喬擊破之。
'1'春季,正月,旄牛夷人反叛,被益州刺史張喬擊敗。
'2'夏,四月,戊子,爵乳母王聖為野王君。
'2'夏季,四月戊子(二十日),將奶孃王聖封為野王君。
'3'北匈奴連與車師入寇河西,議者欲復閉玉門、陽關以絕其患。敦煌太守張上書曰:“臣在京師,亦以為西域宜棄,今親踐其土地,乃知棄西域則河西不能自存。謹陳西域三策:北虜呼衍王常展轉蒲類、秦海之間,專制西域,共為寇鈔。今以酒泉屬國吏士二千餘人集崑崙塞,先擊呼衍王,絕其根本,因發鄯善兵五千人脅車師後部,此上計也,。若不能出兵,可置軍司馬,將士五百人,四郡供其犁牛、穀食,出據柳中,此中計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