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去征討涼州賊軍,前中山國相、漁陽人張純請求統領這些烏桓騎兵,張溫不肯,而讓涿縣縣令,遼西人公孫瓚統領。部隊到薊縣時,烏桓騎兵因為糧餉拖欠不發,多數人叛逃,返回烏桓部落。張純因為沒有讓他統領烏桓兵而懷恨在心,便與同郡人、前泰山郡太守張舉和烏桓部落首領丘力居等聯盟,搶劫薊縣,並殺死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太守劉政,遼東郡太守陽終等人,部眾多達十餘萬,駐紮在肥如縣。張舉稱皇帝,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他們釋出公文通告各州、郡,宣稱張舉將取代東漢政權,要求靈帝退位,命公卿奉迎張舉。
'6'冬,十月,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詔以議郎孫堅為長沙太守,討擊平之,封堅烏程侯。
'6'冬季,十月,長沙盜賊區星自稱將軍,部眾有一萬多人。靈帝下詔,任命議郎孫堅為長沙太守,將他們鎮壓下去。孫堅被封為烏程侯。
'7'十一月,太尉崔烈罷;以大司農曹嵩為太尉。
'7'十一月,太尉崔烈被免職。任命大司農曹嵩為太尉。
'8'十二月,屠各胡反。
'8'十二月,匈奴屠各胡部落反叛。
'9'是歲,賣關內侯,直五百萬錢。
'9'本年,售賣關內侯,價格為五百萬錢。
'10'前太丘長陳卒,海內赴吊者三萬餘人。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型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楊賜、陳耽,每拜公卿,群僚畢賀,輒嘆大位未登,愧於先之。
'10'前任太丘縣縣長陳去世。全國各地前去參加弔喪活動的有三萬餘人。陳在鄉里,公平正直地統率民眾。百姓發生爭執,都要請他裁決,他把是非曲直講解得十分清楚,事過之後沒有抱怨的。甚至有人嘆息說:“寧可接受型罰,也不願被陳先生責備!”楊賜和陳耽,每當被任命為公、卿等高階職務,文武百官都來祝賀時,總嘆息陳未能出任高官,對自己先任要職而感到慚愧。
資治通鑑第五十九卷
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
漢紀五十一 漢靈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於紫宮。
'2'二月,有異星出現於紫微星旁。
'3'黃巾餘賊郭大等起於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東。
'3'黃巾軍殘部郭大等人在河西白波谷起兵,進攻太原郡、河東郡。
'4'三月,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
'4'三月,匈奴屠各部落進攻幷州,殺幷州刺史張懿。
'5'太常江夏劉焉見王室多故,建議以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內欲求交趾牧。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乃更求益州。會益州刺史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耿鄙、張懿皆為盜所殺,朝廷遂從焉議,選列卿、尚書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為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宗正東海劉虞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焉,魯恭王之後;虞,東海恭王之五世孫也。虞嘗為幽州刺史,民夷懷其恩信,故用之。董扶及太倉令趙韙皆棄官,隨焉入蜀。
'5'太常江夏人劉焉看到漢朝王室多難,向靈帝建議:“各地到處發生叛亂,是由於刺史權小威輕,既不能禁制,又用人不當,所以引起百姓叛離朝廷。應該改置州牧,選用有清廉名聲的重臣擔任。”劉焉內心裡想擔任交趾牧,但侍中、廣漢人董扶私下裡對劉焉說:“京城洛陽將要發生大亂,根據天象,益州地區將出現新的皇帝。”於是,劉焉改變主意,要求去益州。正好益州刺史儉橫徵暴斂,有關他的暴政的民謠廣泛流傳;再加上耿鄙、張懿都被盜賊殺死,朝廷就採納劉焉建議,選用列卿、尚書為州牧,各自以本來的官秩出任。任命劉焉為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宗正東海人劉虞為幽州牧。各州長官權力的增重由此開始。劉焉是魯恭王劉餘的後代,劉虞是東海恭王劉強的五世孫。劉虞曾擔任過幽州刺史,百姓與夷人都懷念他的恩德與信譽,因而朝廷有這一任命。董扶與太倉令趙韙都辭去官職,隨同劉焉到益州去。
'6'詔發南匈奴兵配劉虞討張純,單于羌渠遣左賢王將騎詣幽州。國人恐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