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武康人沈法興,世代都是郡中有聲望的大姓,同一宗族就有幾千家。沈法興做吳興太守,聽說宇文化及弒君謀逆,以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待進發到烏程時,已擁有六萬精兵,於是攻打餘杭、毗陵、丹陽,全都攻克;佔據了長江以南十幾個郡,自稱江南道大總管,承製設定百官。
'13'陳國公竇抗,唐王之妃兄也,煬帝使行長城於靈武;聞唐王定關中,癸酉,帥靈武、鹽川等數郡來降。
'13'陳國公竇抗是唐王妃子的兄長,隋煬帝派遣他到靈武一帶巡視長城,聽說唐王平定了關中,癸酉(二十八日),率領靈武、鹽川幾個郡前來歸順唐王。
'14'夏,四月,稽胡寇富平,將軍王師仁擊破之。又五萬餘人寇宜春,相國府諮議參軍竇軌將兵討之,戰於黃欽山。稽胡乘高縱火,官軍小卻;軌斬其部將十四人,拔隊中小校代之,勒兵復戰。軌自將數百騎居軍後,令之曰:“聞鼓聲有不進者,自後斬之!”既而鼓之,將士爭先赴敵,稽胡射之不能止,遂大破之,虜男女二萬口。
'14'夏季,四月,稽胡侵犯富平,唐將軍王師仁打敗了稽胡。又有五萬稽胡侵犯宜春,唐王相國府諮議參軍竇軌統領兵馬討伐稽胡,在黃欽山交戰,稽胡登高放火,官軍稍退卻;竇軌殺了十四名部將,提拔隊中的小校代替,領兵重新作戰。竇軌自己帶領幾百騎兵在軍隊後面,下令說:“聽到鼓聲有不前進的,我們從後面殺了他!”不一會兒,戰鼓響起,將士爭先衝向敵人,稽胡放箭也阻止不了,於是大敗稽胡,俘虜男女二萬人。
'15'世子建成等至東都,軍於芳華苑;東都閉門不出,遣人招諭,不應。李密出軍爭之,小戰,各引去。城中多欲為內應者,趙公世民曰:“吾新定關中,根本未固,雖得東都,不能守也。”遂不受。戊寅,引軍還。世民曰:“城中見吾退,必來追躡。”乃設三伏於三王陵以待之;段達果將萬餘人追之,遇伏而敗。世民逐北,抵其城下,斬四千餘級。遂置新安、宜陽二郡,使行軍總管史萬寶、盛彥師鎮宜陽,呂紹宗、任將兵鎮新安而還。
'15'唐王世子李建成等人到東都,駐札在芳華苑;東都城關閉城門不出,唐軍派人招諭,又不答覆。李密出軍與唐軍相爭,稍微接觸,就各自離開。東都城裡有不少人想作為唐軍的內應,趙公李世民說:“我們平定關中不久,根基還不牢固,即使得東都,也不能守住。”於是沒有答允作內應的要求。戊寅(初四),領軍隊回關中。世民說:“城裡看見咱們撤退,肯定會追來。”於是在三王陵設下三處埋伏等待追兵;段達果然帶一萬多人追來,遇到埋伏打了敗仗。李世民追擊敗軍,直到東都城下,殺了四千多人。於是設定新安、宜陽二郡,派行軍總管史萬寶、盛彥師鎮守宜陽,呂紹宗、任統兵鎮守新安,唐軍回師。
'16'初,五原通守櫟陽張長遜以中原大亂,舉郡附突厥,突厥以為割利特勒。郝瑗說薛舉,與梁師都及突厥連兵以取長安,舉從之。時啟民可汗之子咄號莫賀咄設,建牙直五原之北,舉遣使與莫賀咄設謀入寇;莫賀咄設許之。唐王使都水監宇文歆賂莫賀咄設,且為陳利害,止其出兵,又說莫賀咄設遣張長遜入朝,以五原之地歸之中國,莫賀咄設並從之。己卯,武都、宕渠、五原等郡皆降,王即以長遜為五原太守。長遜又作為詔書與莫賀咄設,示知其謀。莫賀咄設乃拒舉、師都等,不納其使。
'16'當初,五原通守櫟陽人張長遜因為中原大亂,以整個郡歸附突厥,突厥封他為割利特勒。郝璦勸薛舉與梁師都及突厥聯合兵力攻取長安,薛舉聽從他的意見。當時啟民可汗之子咄稱莫賀咄設,就在五原北面設官署,薛舉派使節與莫賀咄設協商入侵長安;莫賀咄設答應了薛舉的邀請。唐王派遣都水監宇文歆賄賂莫賀咄設,並且向他陳述了利害得失,阻止他出兵,又勸莫賀咄設派張長遜入朝,把五原地區歸還給中國,莫賀咄設全都應允。己卯(初五),武都、宕渠、五原等郡全部歸順唐王,唐王就以張長遜為五原太守。張長遜又寫假詔書給莫賀咄設,表示已經知道了莫賀咄設等人的陰謀。莫賀咄設於是拒絕了薛舉、梁師都等的邀請,不接受他們派來的使者。
'17'戊戌,世子建成等還長安。
'17'戊戌(二十四日),唐世子李建成等回到長安。
'18'東都號令不出四門,人無固志,朝議郎段世弘等謀應西師。會西師已還,乃遣人招李密,期以己亥夜納之。事覺,越王命王世充討誅之。密聞城中已定,乃還。
'18'東都隋廷能管轄的地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