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持兵坐堂上,與妻妾奏樂酣飲,眾憚其勇,不敢逼。天且明,開道縊妻妾及諸子,乃自殺。金樹陳兵,悉收假子斬之,並殺君立,死者五百餘人。遣使來降,詔以其地置媯州。壬戌,以金樹為北燕州都督。
'12'己未(十九日),高開道的將領張金樹殺死高開道來降唐。高開道見天下全部得到平安,想投降,但認為自己幾次降而復叛,所以不敢來降;而且依仗突厥的勢力,便打消了投降的念頭。高開道手下的將士都是山東人,思念故鄉,都想逃走。高開道挑選了幾百名勇士,稱為義子,經常在閣內值班,由張金樹統領。原劉黑闥的將領張君立逃到高開道處,和張金樹密謀殺高開道。張金樹派他的幾名同黨進入閣內,和高開道的義子們玩耍,臨近黃昏,暗中搞斷了義子們的弓弦,把刀槍藏到床下,到就寢時,抱著刀槍迅速離去,張金樹帶領同黨大聲喧譁,攻打高開道的閣房,義子們準備抵抗,但弓弦已斷,刀槍已失,於是爭相投降;張君立也在外放火作為呼應,內外惶惶不安。高開道知道逃不脫,於是身披鎧甲手持兵器坐在堂上,和妻妾們奏樂暢飲,眾人害怕他的英勇,不敢靠近,天快亮時,高開道勒死妻妾和兒子們,然後自殺身亡。張金樹列陣,捉住高開道所有義子,全部殺死,並殺死張君立,一共死了五百多人。張金樹派人向唐投降,唐下詔於原地設定媯州。壬戌(二十二日),任命張金樹為北燕州都督。
'13'戊辰,洋、集二州獠反,陷隆州晉城。
'13'戊辰(二十八日),洋、集二州獠民反叛,攻陷隆州晉城。
'14'是月,太保吳王杜伏威薨。輔公之反也,詐稱伏威之命以紿其眾。及公平,趙郡王孝恭不知其詐,以狀聞;詔追除伏威名,籍沒其妻子。及太宗即位,知其冤,赦之,復其官爵。
'14'當月,太保吳王杜伏威去世。輔公反叛時,詐稱杜伏威的命令欺騙部下,待到輔公被平定,趙郡王李孝恭不知輔公使詐,把情況上報朝廷;唐下詔追免杜伏威官職,沒收他的妻兒為官奴。等到太宗即位,知道杜伏威被冤杜,赦免並恢復了杜伏威的官爵。
'15'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次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為六省,次御史臺,次太常至太府為九寺,次將作監,次國子學,次天策上將府,次左、右衛至左、右領衛為十四衛;東宮置三師、三少、詹事及兩坊、三寺、十率府;王、公置府佐、國官,公主置邑司,併為京職事官。州、縣、鎮、戍為外職事官。自開府儀同三司至將仕郎,二十八階,為文散官;驃騎大將軍至陪戎副尉三十一階,為武散官;上柱國至武騎尉十二等,為勳官。
'15'三月,唐初次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其次是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六個省,其次是御史臺,其次太常至太府等九個寺,其次是將作監,其次國子學,其次天策上將府,其次左、右衛至左、右領衛等十四衛;東宮設定三師、三少、詹事以及兩坊、三寺、十率府;王、公設定府佐、國官,公主設定邑司,以上部門官員均為京職事官。州、縣、鎮、戍的官員為外職事官。從開府儀同三司到將仕郎,共二十八階,為文散官;驃騎大將軍至陪戎副尉,共三十一階,為武散官;上柱國到武騎尉,共十二等,為勳官。
'16'丙戌,趙郡王孝恭破輔公於蕪湖,拔梁山等三鎮。辛卯,安撫使任拔揚子城,廣陵城主龍龕降。
'16'丙戌(十六日),趙郡王李孝恭在蕪湖打敗輔公,攻克梁山等三鎮。辛卯(二十一日),唐安撫使任攻克揚子城,廣陵城主龍龕投降。
'17'丁酉,突厥寇原州。
'17'丁酉(二十七日),突厥侵犯原州。
'18'戊戌,趙郡王孝恭克丹楊。
'18'戊戌(二十八日),趙郡王李孝恭攻克丹楊。
先是,輔公遣其將馮慧亮、陳當世將舟師三萬屯博望山,陳正通、徐紹宗將步騎三萬屯青林山,仍於梁山連鐵鎖以斷江路,築卻月城,延袤十餘里,又結壘江西以拒官軍。孝恭與李靖帥舟師次舒州,李世帥步卒一萬渡淮,拔壽陽,次硤石。慧亮等堅壁不戰,孝恭遣奇兵絕其糧道,慧亮等軍乏食,夜,遣兵薄孝恭營,孝恭堅臥不動。孝恭集諸將議軍事,皆曰:“慧亮等擁強兵,據水陸之險,攻之不可猝拔,不如直指丹楊,掩其巢穴,丹楊既潰,慧亮等自降矣!”孝恭將從其議,李靖曰:“公精兵雖在此水陸二軍,然所自將亦不為少,今博望諸柵尚不能拔,公保據石頭,豈易取哉!進攻丹楊,旬月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