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4部分

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人都獲罪被殺,還在宗室的名冊上除去他們的名字。

初,建成許元吉以正位之後,立為太弟,故元吉為之盡死。諸將欲盡誅建成、元吉左右百餘人,籍沒其家,尉遲敬德固爭曰:“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乃止。是日,下詔赦天下。凶逆之罪,止於建成、元吉,自餘黨與,一無所問。其僧、尼、道士、女冠並宜依舊。國家庶事,皆取秦王處分。

當初,李建成答應李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後,將他立為皇太弟,所以李元吉為李建成盡死效力。各位將領準備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全部誅除,將他們的家產沒收官府,尉遲敬德再三爭辯說:“罪過都在兩個元兇身上,他們已經受到死刑的處罰了。倘若還要牽連他們的黨羽,就不是謀求安定的做法了!”於是各位將領停止追殺下去。當天,高祖頒詔赦免天下罪囚,叛逆的罪名只加給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餘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應當依照原先頒佈的詔令處理。國家的各項政務,全部聽候秦王的處置。

辛酉,馮立、謝叔方皆自出;薛萬徹亡匿,世民屢使諭之,乃出。世民曰:“此皆忠於所事,義士也。”釋之。

辛酉(初五),馮立和謝叔方都自動出來。薛萬徹逃亡躲避起來以後,李世民多次讓人曉示他,他也出來了。李世民說:“這些人都能夠忠於自己所事奉的人,是義士啊!”於是都免除他們的罪。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癸亥(初七),高祖將李世民立為皇太子,還頒佈詔書說:“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交付太子處置決定,然後再報告朕知。”

臣光曰: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

司馬光曰:將嫡長子立為太子,是禮制的正常法則。然而,高祖之所以擁有天下,完全是由於李世民的功勞。隱太子李建成平庸低劣,卻位居李世民之上,所處的地位易生嫌猜,所擁有的權力相互威脅,兄弟二人必然不能相容。假如高祖有周文王的明智,隱太子李建成有泰伯的賢達,太宗有子臧的節操,變亂又會從哪裡產生出來呢!既然不能如此,太宗這才打算等待李建成首先發難,然後採取相應的行動。這樣說來,太宗也是出於不得已,尚且算是做得較好的了。接著,李世民被各位下屬施加壓力,於是導致宮廷門前發生了流血事件,對自己的同胞兄弟白刃相加,為後世所譏剌,真是太可惜了!一般說來,創立基業傳給後世的君主,是子孫後代學習的典範,後來中宗、玄宗、肅宗、代宗的帝位傳承,能不是在對太宗的指顧與效法中找到藉口的嗎!

'27'戊辰,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悉以齊王國司金帛什器賜敬德。

'27'戊辰(十二日),朝廷任命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還將齊王國司的金銀布帛器物全部賞賜給尉遲敬德。

初,洗馬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徵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禮之,引為詹事主簿。亦召王、韋挺於州,皆以為諫議大夫。

當初,太子洗馬魏徵經常勸說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李建成事敗以後,李世民便傳召魏徵說:“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呢?”大家都為他擔驚受怕,魏徵卻舉止如常地回答說:“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聽從我的進言,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事。”李世民素來器重他的才能,便改變了原來的態度,對他以禮相待,引薦他擔任了詹事主薄。李世民還將王和韋挺從州召回,讓他們擔任了諫議大夫。

世民命縱禁苑鷹犬,罷四方貢獻,聽百官各陳治道,政令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