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處。皇帝在仁壽宮,太子經常飼養著一千匹馬,說:‘要是直接守住城門,自然就會餓死。’”楊素以姬威的話來盤問楊勇,楊勇不服氣,說:“我聽說公家飼養的馬有好幾萬匹,我作為太子,養一千匹馬就是造反嗎?”楊素又找出東宮的服飾玩器,凡是有雕刻縷畫裝飾的器物都陳列在宮庭裡,展示給文武群臣,作為太子的罪證。文帝和獨孤皇后屢次派人去責問楊勇,楊勇都不服氣。
冬,十月,乙丑,上使人召勇,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邪?”上戎服陳兵,御武德殿,集百官立於東面,諸親立於西面,引勇及諸子列於殿庭,命內史侍郎薛道衡宣詔,廢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勇再拜言曰:“臣當伏屍都市,為將來鑑戒;幸蒙哀憐,得全性命!”言畢,泣下流襟,既而舞蹈而去,左右莫文閔默。長寧王儼上表乞宿衛,辭情哀切;上覽之閔然。楊素進曰:“伏望聖心同於螫手,不宜復留意。”
冬季,十月,乙丑(初九),文帝派人召來楊勇。楊勇見到使者,吃驚地說:“不是要殺我吧?”文帝身著戎裝,陳列軍隊,來到武德殿。召集來的百官立在殿東面,皇室宗親立在殿西面,引著楊勇和他的幾個兒子排列在武德殿的庭院裡,文帝命令內史侍郎薛道衡宣讀詔書,將楊勇和他封王封公主的子女都廢為庶人。楊勇再三跪伏在地,說:“我應該被斬首於鬧市以為後人的借鑑,幸而得到陛下的哀憐,我才得以保全性命!”說完,眼淚流滿了衣襟,隨即跪拜行禮後離去。文帝身邊的人沒有不憐憫沉默的。長寧王楊儼給文帝上表乞求允許他擔當文帝的宿衛。奏表中的文辭非常哀婉悽切,文帝看後感到很難過。楊素向文帝進言:“希望聖上對這件事應象蝮蛇螫手一樣,不應再留此意。”
己巳,詔:“元、唐令則及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元淹、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前主璽下士何竦並處斬,妻妾子孫皆沒官。車騎將軍榆林閻毗、東郡公崔君綽、遊騎尉沈福寶、瀛州術士章仇太翼,特免死,各杖一百,身及妻子、資財、田宅皆沒官。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皆處盡。”於是叢集官於廣陽門外,宣詔戮之。乃移勇於內史省,給五品料食。賜楊素物三千段,元胃、楊約並千段,上賞鞫勇之功也。
己巳(十三日),文帝下詔書說:“元、唐令則和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元淹、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前主璽下士何竦一併斬首處死,他們的妻妾子孫都沒入官府。車騎將軍榆林人閻毗、東郡公崔君綽、遊騎尉沈福寶、瀛州術士章仇太翼,特赦免死,各受杖刑一百,本人及其妻子兒女,家產田宅都沒入官府。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都被判罪令其自盡。”於是在廣陽門外召集百官宣讀詔書,將上述判死刑的人處死。把楊勇遷到內史省,給他五品官員的俸祿。賜給楊素財物三千段,賜給元胃、楊約財物共一千段,作為審訊楊勇的功勞的獎賞。
文林郎楊孝政上書諫曰:“皇太子為小人所誤,宜加訓誨,不宜廢黜。”崐上怒,撻其胸。
文林郎楊孝政上書給文帝進諫:“皇太子是被小人教壞了,應該加強訓誡教誨,不宜廢黜。”文帝發怒,用鞭子抽打楊孝政的胸部。
初,雲昭訓父定興,出入東宮無節,數進奇服異器以求悅媚;左庶子裴政屢諫,勇不聽。政謂定興曰:“公所為不合法度。又,元妃暴薨,道路籍籍,此於太子,非令名也。公宜自引退,不然,將及禍。”定興以告勇,勇益疏政,由是出為襄州總管。唐令則為勇所暱狎,每令以絃歌教內人,右庶子劉行本責之曰:“庶子當輔太子以正道,何有取媚於房帷之間哉!”令則甚慚而不能改。時沛國劉臻、平原明克讓、魏郡陸爽,並以文學為勇所親;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卿等正解讀書耳!”夏侯福嘗於內與勇戲,福大笑,聲聞於外。行本聞之,待其出,數之曰:“殿下寬容,賜汝顏色。汝何物小人,敢為褻慢!”因付執法者治之。數日,勇為福致請,乃釋之。勇嘗得良馬,欲令行本乘而觀之,行本正色曰:“至尊置臣於庶子,欲令輔導殿下,非為殿下作弄臣也。”勇慚而止。及勇敗,二人已卒,上嘆曰:“向使裴政、劉行本在,勇不至此。”當初雲昭訓的父親雲定興出入東宮沒有節制,他多次給楊勇進獻奇異的服飾器物以求得楊勇的高興和青眯;左庶子裴政屢次勸說,楊勇不聽。裴政對雲定興說:“您的行為不符合法度。還有,元妃突然暴死,外面議論紛紛,這對於太子,不是好名聲。您最好自行引退,否則將會遭到災禍。”雲定興將此話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