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月,戊申(初二),孟知祥墨制署授趙季良等人為五鎮節度使。
'4'涼州大將拓跋承謙及耆老上表,請以權知留後孫超為節度使。上問使者:“超為何人?”對曰:“張義潮在河西,朝廷以天平軍二千五百人戍涼州,自黃巢之亂,涼州為党項所隔,鄆人稍稍物故皆盡,超及城中之人皆其子孫也。”
'4'涼州大將拓跋承謙及耆老上表,請求後唐朝廷任命暫為留後的孫超為節度使。明宗問來使:“孫超是什麼人?”使者回答:“大唐宣宗時張義潮來歸河西,朝廷用天平軍二千五百人守戍涼州,自從黃巢之亂以後,涼州被党項族隔斷,鄆州隨軍來的人漸漸都死完了,孫超及城中之人都是他們的後代子孫。”
'5'乙卯,以馬希範為武安、武平節度使,兼中書令。
'5'乙卯(初九),任用馬希範為武安、武平節度使,兼任中書令。
'6'戊午,定難節度使李仁福卒;庚申,軍中立其子彝超為留後。
'6'戊午(十二日),定難節度使李仁福去世;庚申(十四日),軍隊裡立他的兒子李彝超為留後。
'7'癸亥,以孟知祥為東西川節度使、蜀王。
'7'癸亥(十七日),後唐任用孟知祥為東西川節度使、封蜀王。
'8'先是,河西諸鎮皆言李仁福潛通契丹,朝廷恐其與契丹連兵,併吞河右,南侵關中,會仁福卒,三月,癸未,以其子彝超為彰武留後,徙彰武節度使安從進為定難留後,仍命靜塞節度使藥彥稠將兵五萬,以宮苑使安重益為監軍,送從進赴鎮。從進,索葛人也。
'8'過去,河西諸鎮都說李仁福暗通契丹,後唐朝廷怕他和契丹聯合用兵,併吞河右之地,南向侵掠關中。正好,李仁福去世,三月,癸未(初七),任用他的兒子李彝超為彰武留後,調遷彰武節度使安從進為定難留後,仍然命令靜塞節度使藥彥稠帶兵五萬人,由宮苑使安重益為監軍,護送安從進赴鎮所上任。安從進是振武軍索葛人。
'9'乙酉,始下制除趙季良等為五鎮節度使。
'9'乙酉(初九),明宗方始下詔,任命趙季良等為五鎮節度使。
'10'丁亥,敕諭夏、銀、綏、宥將士吏民,以“夏州窮邊,李彝超年少,未能捍禦,故使之延安,從命則有李從、高允韜富貴之福,違命則有王都、李匡賓覆族之禍。”夏,四月,彝超上言,為軍士百姓擁留,未得赴鎮,詔遣使趣之。
'10'丁亥(十一日),明宗下敕文告諭夏州、銀州、綏州、宥州的將士吏民,說:“夏州貧窮邊遠,李彝超年輕,不能捍衛防禦外敵,所以讓他去延安。服從朝廷調遣就可以有李從、高允韜那樣的富貴福份,違背朝廷調遣就要遭到王都、李匡賓那樣的覆亡滅族之禍。”夏季,四月,李彝超上表奏稱,他被軍士百姓所擁護挽留,沒有能夠去延安赴任。明宗下詔派使者去催促他。
'11'言事者請為親王置師傅,宰相畏秦王從榮,不敢除人,請令王自擇。秦王府判官、太子詹事王居敏薦兵部侍郎劉瓚於從榮,從榮表請之。癸丑,以瓚為秘盡監、秦王傅,前襄州支使山陽魚崇遠為記室。瓚自以左遷,泣訴,不得免。王府參佐皆新進少年,輕脫詔諛,瓚獨從容規諷,從榮不悅。瓚雖為傅,從榮一概以僚屬待之,瓚有難色;從榮覺之,自是戒門者勿為通,月聽一至府,或竟日不召,亦不得食。
'11'秦事的人建議給親王們設立師傅,宰相懼怕秦王李從榮,不敢派人,請求讓秦王自己選擇師傅。秦王府判官、太子詹事王居敏薦舉兵部侍郎劉瓚給李從榮,李從榮上表請求選派他。癸丑(初七),朝廷任命劉瓚為秘書監、秦王傅,前襄州支使山陽人魚崇遠為記室。劉瓚自己以為這是降職,涕泣訴說,不能得到改免。秦王府裡的參謀佐輔人員都是新進拔的少年,輕浮放蕩而好諂媚阿諛奉承,唯有劉瓚從容冷靜地進行規勸,李從榮便不高興。劉瓚雖為師傅,李從榮以對僚屬的態度對待他;劉瓚有難堪之色;李從榮覺察到了,從此告誡守門人不要給他通報,每月聽憑他一到府內,或者一天也不召見他,也不供膳。
'12'李彝超不奉詔,遣其兄阿王守青嶺門,集境內党項諸胡以自救。藥彥稠等進屯蘆關,彝超遣党項抄糧運及攻具,官軍自蘆關退保金明。
'12'李彝超不按明宗的詔書辦事,派遣他的哥哥阿王把守青嶺門,聚集境內党項諸部胡人自己救援。藥彥稠等進駐蘆關,李彝超派党項兵抄掠官軍糧運及攻城器具,官軍從蘆關退守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