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來主上已有斯言,復已面陳其不可,不謂聖意尚爾。復不惜與公奏行之,但恐浸以成俗,未敢以告。“竟不以語從一。從一奏之,上愈不悅,復乃上表辭位,乙丑,罷為左庶子。
'40'吏部尚書、同平章事蕭復奉命出使,從江淮地區回朝,與李勉、盧翰、劉從一一起晉見德宗。李勉等人退下後,蕭復一人留了下來,他對德宗說:“陳少遊兼有大將與宰相的職任,卻首先敗壞人臣的操守;韋皋是幕府中的下級官吏,卻能獨建忠義之舉。請讓韋皋代替陳少遊鎮守淮南。”德宗認為蕭復講得有理。不久,德宗派遣中使馬欽緒拜見劉從一,貼著他的耳朵講話就走了,各位宰相回到各自的閣室。劉從一到蕭復處說“馬欽緒傳達聖旨,讓我與你計議早晨所講的事情,立即奏上實行,不要讓李勉、盧翰知道,請問那是什麼事情?”蕭復說:“唐堯、虞舜掌握升降百官的尺度,朝中的執政大臣與各地的封疆大吏全都協調一致。在朝中給人爵位,就要與這些人共掌朝政。假使李勉、盧翰不適於擔當宰相職務,就勉除他們的職務。既然他們尚在宰相職位上,朝廷的政事,怎麼能夠不和他們共同計議,而偏偏隱瞞這件事情呢!這乃是當前最大的弊病,早晨皇上就說過這番話,我已經向皇上當面陳述如此做法是不對的,沒想到皇上的意願還是這個樣子。我不在乎和你上奏實行這件事情,但是惟恐這種做法逐漸成為習俗,不敢告訴你。”蕭復始終沒有把這件事說給劉從一聽。劉從一將這件事奏上,德宗愈發不高興。於是,蕭復進上表章,請求辭去宰相職務。乙丑(二十八日),德宗罷免蕭復為左庶子。
劉洽克汴州,得《李希烈起居注》,雲“某月日,陳少游上表歸順。”少遊聞之慚懼,發疾,十二月,乙亥,薨,贈太尉,賻祭如常儀。
劉洽攻克汴州,得到《李希烈起居注》。該注說:“某月某日,陳少遊進上表章,表示歸順。”陳少遊聽說此事,又慚愧,又恐懼,犯了病。十二月,乙亥(初八),陳少游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太尉,送去助喪的錢財和對他的祭祀都按照通常的儀禮進行。
淮南大將王韶欲自為留後,令將士推己知軍事,且欲大掠,韓遣使謂之曰:“汝敢為亂,吾即日全軍渡江誅汝矣!”韶等懼而止。上聞之喜,謂李泌曰:“不惟安江東,又能安淮南,真大臣之器,卿可謂知人!”庚辰,加平章事、江淮轉運使。運江、淮粟帛入貢府,無虛月,朝廷賴之,使者勞問相繼,恩遇始深矣。
淮南大將王韶打算自己擔任留後,命令將士推舉自己代理軍中事務,而且準備大規模劫掠。韓派遣使者告訴他說:“倘若你敢作亂,當天我就帶著全軍渡過長江殺你!”王韶等人因恐懼而放棄了原來的打算。德宗聽說此事很高興,對李泌說:“韓不只使江東安定,又使淮南安定,他真是有大臣的才具,你可以說是善於知人!”庚辰(十三日),德宗加封韓為平章事、江淮轉運使。韓將江淮地區的糧食布帛運送到朝廷儲存貢物的倉庫中,沒有一月中止過。朝廷把他視為依靠,派去慰勞的使者一個接著一個,德宗對他的恩寵知遇開始深厚起來了。
'41'是歲蝗遍遠近,草木無遺,惟不食稻,大飢,道相望。
'41'這一年,蝗蟲的災害遍及各地,草木都被吃光,只是不吃稻子。大規模的饑荒發生了,遍地躺著餓死的人。
貞元元年(乙丑、785)
貞元元年(乙丑,公元785年)
'1'春,正月,丁酉朔,赦天下,改元。
'1'春季,正月,丁酉朔(初一),大赦天下,改年號。
'2'癸丑,贈顏真卿司徒,諡曰文忠。
'2'癸丑(十七日),朝廷追封顏真卿為司徒,給予“文忠”的諡號。
'3'新州司馬盧杞遇赦,移吉州長史,謂人曰:“吾必再入。”未幾,上果用為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應草制,執以白盧翰、劉從一曰:“盧杞作相,致鑾輿播遷,海內瘡痍,奈何遽遷大郡!顧相公執奏。”翰等不從,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製出,高執之不下,且奏:“杞極惡窮兇,百辟疾之若仇,六軍思食其肉,何可複用!”上不聽。補闕陳京、趙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擅權,百揆失敘,天地神祗所知,華夏、蠻貊同棄。儻加鉅奸之寵,必失萬姓之心。”丁巳,袁高復於正牙論奏。上曰:“杞巳再更赦。”高曰:“赦者止原其罪,不可為刺史。”陳京等亦爭之不巳,曰:“杞之執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頸;今複用之,則奸黨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諫者稍引卻;京顧曰:“趙需等勿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