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9部分

二年(癸巳、693)

二年(癸巳,公元693年)

'1'正月,壬辰朔,太后享永珍神宮,以魏王承嗣為亞獻,梁王三思為終獻。太后自制神宮樂,用舞者九百人。

'1'正月(前一年十一月),壬辰朔(初一),太后在永珍神宮祭祀,讓魏王武承嗣第二個獻祭品,梁王武三思最後一個獻祭品。太后自編神宮樂,是樂舞人員九百人。

'2'戶婢團兒為太后所寵信,有憾於皇嗣,乃譖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為厭咒。癸巳,妃與德妃朝太后於嘉豫殿,既退,同時殺之,瘞於宮中,莫知所在。德妃,抗之曾孫也。皇嗣畏忤旨,不敢言,居太后前,容止自如。團兒復欲害皇嗣,有言其情於太后者,太后乃殺團兒。

'2'宮中守門的官婢團兒受太后寵信,對皇嗣不滿,於是誣陷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說她們用邪術詛咒太后。癸巳(初二),皇嗣妃與德妃朝見太后於嘉豫殿,退出後同時被殺,掩埋在宮中,人們不知道掩埋的處所。德妃是竇抗的曾孫女。皇嗣畏懼違犯太后的旨意,對這件事不敢說話,在太后面前,表情和舉動都保持和平常一樣。團兒又想陷害皇嗣,有人將她的情況告訴太后,太后才殺死團兒。

是時,告密者皆誘人奴婢告其主,以求功賞。德妃父孝諶為潤州刺史,有奴妄為妖異以恐德妃母龐氏,龐氏懼,奴請夜祠禱解,因發其事。下監察御史龍門薛季昶按之,季昶誣奏,以為與德妃同祝詛,先涕泣不自勝,乃言曰:“龐氏所為,臣子所不忍道。”太后擢季昶為給事中。龐氏當斬,其子希詣侍御史徐有功訟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論之,以為無罪;季昶奏有功阿黨惡逆,請付法,法司處有功罪當絞。令史以白有功,有功嘆曰:“豈我獨死,諸人永不死邪!”既食,掩扇而寢。人以為有功苟自強,必內憂懼,密伺之,方熟寢。太后召有功,迎謂曰:“卿比按獄,失出何多?”對曰:“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太后默然。由是龐氏得減死,與其三子皆流嶺南,孝諶貶羅州司馬,有功亦除名。

當時,告密的人都引誘別人的奴婢告發他們的主人,以謀取功勞賞賜。德妃的父親竇孝諶任潤州刺史,有家奴妄作妖異以恐嚇德妃的母親龐氏。龐氏害怕,家奴便請她夜間向神祈禱以消除妖異。家奴又告發這件事,龐氏因此被送到監察御史龍門人薛季昶處查問。薛季昶誣奏龐氏與德妃共同求神降禍於太后,他先痛哭流涕好像經受不住的樣子,然後說:“龐氏的行為,我不忍說出口。”太后便提升薛季昶為給事中。龐氏應當斬首,她的兒子竇希找侍御史徐有功訴冤,徐有功通知有關部門停止執行死刑,然後上奏辯論,認為她沒有罪。薛季昶上奏說徐有功循私偏袒惡逆罪犯,請求法辦,執法部門判徐有功的罪應當處以絞刑。徐有功的屬官把情況告訴他,徐有功嘆息說:“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死,其他人永遠不死嗎?”他進餐後,便用扇子掩面睡覺。人們以為徐有功只是暫時強作鎮靜,必定內心憂懼,但偷看他,他卻正在熟睡。太后召見徐有功,責問他:“你近來辦案,重罪不辦或輕辦的失誤怎麼那樣多?”回答說:“重罪不辦或輕辦,是作臣下的小過失;喜歡讓人活著,是聖人的大德。”太后沉默不語。因此龐氏得減免死罪,同三個兒子一起流放嶺南,竇孝諶降職為羅州司馬,徐有功也被削除名籍。

'3'戊申,姚奏請令宰相撰《時政記》,月送史館。從之。《時政記》自此始。

'3'戊申(十七日),姚上奏請求命令宰相撰寫《時政記》,每月送交史館。這個意見被採納。《時政記》的撰寫從這時候開始。

'4'臘月,丁卯,降皇孫成器為壽春王,恆王成義為衡陽王,楚王隆基為臨淄王,衛王隆範為巴陵王,趙王隆業為彭城王,皆睿宗之子也。

'4'臘月,丁卯(初七),皇孫李成器被降為壽春郡王,恆王李成義為衡陽郡王,楚王李隆基為臨淄郡王,衛王李隆範為巴陵郡王,趙王李隆業為彭城郡王,他們都是睿宗李旦的兒子。

'5'春,一月,庚子,以夏官侍郎婁師德同平章事。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與李昭德俱入朝,師德體肥行緩,昭德屢待之不至,怒罵曰:“田舍夫!”師德徐笑曰:“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將行,師德謂曰:“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愀然曰:“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