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八天後到達,在華陽城下擊敗魏軍,又趕跑芒卯,俘虜三員敵將,殺死十三萬人。白起又與趙軍大將賈偃交戰,設計在黃河中淹死趙兵二萬人。魏國的段乾子建議割讓南陽給秦國以求和。蘇代對魏王說:“段乾子想掌握秦國的相印,秦國想佔據魏國的領土。現在大王您讓想奪地的秦國控制相印,讓想要相印的段乾子來控制魏國土地,互相勾結,魏國的土地就會喪失乾淨!獻地去向秦國討好,好比抱著乾柴去救火,乾柴燒不完,火是不會滅的。”魏王說:“話雖是如此,但是,事情已經開始進行,無法改變了。”蘇代又勸說:“下棋時之所以重視‘梟子’,是因為這個棋子方便時可以吃子,不便時可以停止。現在大王使用智謀為什麼還不如下棋用‘梟子’那樣靈活呢?”魏王到底沒有聽從蘇代的勸告,割讓了南陽求和。南陽,實際上就是修武。

'2'韓王薨,子桓惠王立。

'2'韓國韓王去世,其子即位為韓桓惠王。

'3'韓、魏既服於秦,秦王將使武安君與韓、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黃歇至 ,聞之,畏秦乘勝一舉而滅楚也,乃上書曰:“臣聞物至則反,冬、夏是也;致至 則危,累棋是也。今大國之地,偏天下有其二垂,此從生民以來,萬乘之地未嘗有也。先王三世不忘接地於齊,以絕從親之要。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謂能矣!王又舉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拔燕、酸棗、虛、桃,入邢,魏之兵雲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眾,二年而後復之,又並蒲、衍、首、垣以臨仁、平丘,黃、濟陽嬰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齊、秦之要,絕楚、趙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王若能保功守威,絀攻取之心而肥仁義之地,使無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負人徒之眾,仗兵革之強,乘毀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後患也。《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昔吳之信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於艾陵,還為越王禽於三江之浦。智氏之信韓、魏也,從而伐趙,攻晉陽城,勝有日矣,韓、魏叛 之,殺智伯瑤於鑿臺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毀而忘毀楚之強韓、魏也,臣為王慮而不取也。夫楚國,援也;鄰國,敵也。今王信韓、魏之善王,此正吳之信越也,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何則?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將十世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資之與攻楚,不亦過乎!且攻楚將惡出兵?王將借路於仇讎之韓、魏乎,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反也。王若不借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右壤,此皆廣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是王有毀楚之名而無得地之實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而應王,秦、楚之兵構而不離,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湖陵、碭、蕭、相,故宋必盡,齊人南面攻楚,泗上必舉,此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如此,則天下之國莫強於齊、魏矣。臣為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韓必斂手而朝,王施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韓必為關內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戍鄭,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而上蔡、召陵不往來也,如此,魏亦關內侯矣。大王壹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 注地於齊,齊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燕、趙無齊、楚,齊、楚無燕、趙也。然後危動燕、趙,直搖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矣。”王從之,止武安君而謝韓、魏,使黃歇歸,約親於楚。

'3'韓國、魏國已向秦國屈服,秦王便派武安君白起 聯合韓、魏兩軍進攻楚國。尚未出發,楚國已派使臣黃歇前來。黃歇聽說此事,怕秦國乘勝一舉消滅楚國,於是急忙上書秦王說:“我聽說物極必反,冬天、夏天的交替即是如此;走極端則危險,壘棋子即是如此。現在強大的秦國的地域,遍及天下,控制西、北兩端,這是自古以來,擁有萬乘車馬的大國從未達到的。楚國三世先王都不忘與齊國接壤,以切斷聯合抗秦陣線的韓、魏中段。如今大王派盛橋在韓國掌權,盛橋迫使韓國割地給秦國,大王您不動甲兵,不施威勢,就得到百里土地,大王可謂能幹之極!大王又出兵攻魏,封堵魏國門戶,攻下河內,奪取燕、酸棗、虛、桃等地,進入邢丘,魏兵雲集而不敢前救,大王可謂戰功累累!大王休息軍隊,兩年後再舉用兵,又吞併蒲、衍、首、垣等地,兵臨仁、平丘,使黃、濟陽據城自守,魏王只好屈服。大王又佔據濮磨之北,使土地互相聯結於齊國和秦國的腰部,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