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魏之師乃去。
'1'秦惠王派犀首逼迫齊國、魏國,共同出兵攻伐趙國,藉此破壞各國盟約。趙肅侯斥責蘇秦,蘇秦十分恐懼,請求讓他出使燕國,一定報復齊國。而蘇秦一離開趙國,聯合盟約便土崩瓦解。趙國引決黃河水淹灌齊國、魏國軍隊,齊國、魏國軍隊於是撤走。
'2'魏以陰晉為和於秦,實華陰。
'2'魏國獻出陰晉向秦國求和,陰晉實際上就是華陰。
'3'齊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復歸之。
'3'齊王攻打燕國,奪取十座城,不久又歸還燕國。
三十九年(辛卯、前330)
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330年)
'1'秦伐魏,圍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於秦。
'1'秦國進攻魏國,圍困焦城和曲沃。魏國向秦國獻出少梁、河西之地。
四十年(壬辰、前329)
四十年(壬辰,公元前329年)
'1'秦伐魏,渡河,取汾陰、皮氏,拔焦。*'1'秦國進攻魏國,渡過黃河,奪取汾陰、皮氏,攻克焦城。
'2'楚威王薨,子懷王槐立。
'2'楚國楚威王去世,其子槐即位為楚懷王。
'3'宋公剔成之弟偃襲攻剔成;剔成奔齊,偃自立為君。
'3'宋國國君宋剔成的弟弟宋偃襲擊宋剔成,宋剔成逃往齊國,宋偃自立為國君。
四十一年(癸巳、前328)
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1'秦公子華、張儀帥師圍魏蒲陽,取之。張儀言於秦王,請以蒲陽復與魏,而使公子繇質於魏。儀因說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無禮於秦。”魏因盡入上郡十五縣以謝焉。張儀歸而相秦。
'1'秦國公子華、張儀率軍隊圍攻魏國蒲陽,予以攻佔。張儀又建議秦王,把蒲陽還給魏國,並派公子繇到魏國去當人質。張儀於是勸說魏王道:“秦國待魏國十分寬厚,魏國可不能對秦國不講禮義。”魏國於是拿出上郡的十五個縣來報答秦國。張儀回國後被任命為秦國國相。
四十二年(甲午、前327)
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1'秦縣義渠,以其君為臣。
'1'秦國奪取西戎的義渠國,改為一個縣,把國君當作臣下。
'2'秦歸焦、曲沃於魏。
'2'秦國歸還焦城、曲沃給魏國。
四十三年(乙未,前326)
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326年)
'1'趙肅侯薨,子武靈王立;置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先問先君貴臣肥義,加其秩。
'1'趙國趙肅侯去世,其子即位為趙武靈王;設定“博聞師”的官職三人,又設左、右司過的官職三人。即位後先問候先王的貴臣肥義,增加了他的俸祿。
四十四年(丙申、前325)
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325年)
'1'夏,四月,戊午,秦初稱王。
'1'夏季,四月,戊午(初四),秦國君首次稱王。
'2'衛平侯薨,子嗣君立。衛有胥靡亡之魏,因為魏王之後治病。嗣君聞之,請以五十金買之。五反,魏不與,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諫曰:“夫以一都買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無小,亂無大。法不立,誅不必,雖有十左氏,無益也。法立,誅必,失十左氏,無害也。”魏王聞之曰:“人主之慾,不聽之不祥。”因載而往,徒獻之。
'2'衛國衛平侯去世,其子嗣君即位。衛國有個苦役犯逃到魏國,為魏國王后治病。衛嗣君聽說後,要求用五十金把他買回來,經過五次反覆,魏國仍是不給,便打算用左氏城去換。左右侍臣勸諫說:“用一個城去買一個逃犯,值得嗎?”嗣君答道:“這你們就不懂了!治理政事不忽略小事,就不會有大亂子。如果法度不建立,當殺的不殺,即使有十個左氏城,也是無用的。法度嚴明,違法必究,失去十個左氏城,也終無大害。”魏王聽說這件事,感嘆說:“國君的願望,不滿足他恐怕會不吉利。”於是用車把逃犯送回衛國,未取報償。
四十五年(丁酉、前324)
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324年)
'1'秦張儀帥師伐魏,取陝。
'1'秦國張儀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