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一人而已。”(《序例·歷代諸家本草》,校點本第一冊,第9 頁)
他稱讚李東垣說:“受業於潔古老人,盡得其學,益加闡發,人稱神醫。”
(同上)對以臟腑病機辨證為中心的補土派醫學理論的創立者,李時珍推崇
備至。他說:“《素問》雲:“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千
古之下,窺其奧而闡其微,張潔古、李東垣二人而已。”(《升麻·發明》,
校點本第二冊,第797 頁)李東垣闡述補土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土為萬物
之母。”“人以胃氣為本。”“脾胃之氣既傷,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由
生。”把脾胃氣充足與否,同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緊密地聯絡起來,作為臨證
施治的指導思想。
李時珍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李東垣創立的脾胃為元氣之本的學說,
作了新的發展。首先,他肯定脾胃的功能。同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血液
的營造有密切關係,寫道:“人之水谷入於胃,受中焦溼熱燻蒸,遊溢精氣,
日化為紅,散佈臟腑經絡,是為營血,此造化自然之微妙也。”(《紅曲·發
明》,校點本第三冊,第1547 頁)其次,他用五行生剋原理,強調培土健脾
對其他臟腑機能的調整的重要性。他說:“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火
水既濟,木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黃精·發明》,校點
本第二冊,第720 頁)
李時珍在一節醫話中,用補土原理創造性地解釋了木瓜治轉筋的道理。
按常理,肝主筋,轉筋似乎由肝病引起,木瓜能治轉筋,豈不是對肝有益?
李時珍認為不然,指出轉筋是脾胃病不是肝病,它由寒溼之邪傷害脾胃造成。
木瓜之所以能治轉筋,在於它有“理脾而伐肝”的效用。他說:“木瓜治轉
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則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溫以收脾肺之耗
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木平則土得令而金受蔭矣。”
(《木瓜·發明》,校點本第三冊,第1769 頁)李時珍還運用培土原理醫治
好一些疑難病例,留下了主貴的醫案。他發展補士派學說既有理論又有臨證
經驗,堅持了理論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李時珍的醫話中還有關於腦主思維的刨論。
祖國傳統醫學有許多特殊術語、特殊概念。李時珍對一些醫學的基本概
念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歷代醫學文獻的研究有所發展。由於他的專門
醫學著作有的己失傳,難窺全貌。《本草綱目》留下的醫話中儲存了一些基
本觀點。例如關於腦為元神之府的學說,很值得重視,他肯定腦是人的思維
器官。400 年前李時珍提出這一重要觀點,難能可貴。
自先秦以來,中國學術界一直認為”心”是人的思維器官。《素問·靈
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靈樞·邪客》說:“心
者,五臟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代表了醫學界的看法。盂子從哲
學家立場明確論定“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篇》)直到明代中葉,
著名哲學家王陽明(1472—1528)仍然堅持這種觀點。李時珍第一次提出腦
是人的思維器官的觀點。他在《辛夷·發明》中明確論定:“腦為元神之府”。
(校點本第三冊,第1936 頁)中醫學稱腦為奇恆之府,由髓彙集而成。《靈
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諸髓者,皆
屬於腦。”都沒有強調它與精神活動的關係;《靈樞·大惑論》只強調視覺
器官與腦有直接關係。李時珍稱腦為“元神之府”,明確論定腦是精神活動
的總樞紐。後來清代著名醫學家相繼發展李時珍的思想。汪昂《本草備要》
(1694)肯定“人之記性皆在腦中”。(《本草備要》卷三辛夷條)王清任
在《醫林改錯》 (1830)中,專門寫了《腦髓說》,詳細論證了視覺、聽
覺、嗅覺與腦的關係,並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