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李時珍評傳
作者:唐明邦
內容簡介:
李時珍是明代著名醫學家、藥學家,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綱目》被譽為16世紀中國百科全書。《李時珍評傳》對這位科學家在醫學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歷史地位和偉大成就,首次作出系統的評述。
本書對李時珍自學成才的坎柯道路予以生動描述;對其攀登科學高峰的成功經驗予以全面總結;對其在醫學、藥學上的重大成就予以高度評價。
本書注重展現李時珍的光輝思想,徵引豐富的思想資料,詳加論述,使讀者深信李時珍不愧為令人敬佩的思想家。他創造性地運用傳統的科學方法和辯證的思維方法,堅持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實事求是的認識路線,從而在科學上取得多方面重大成就。
正文
第一章 李時珍生活的時代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廣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生
於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 年),卒於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 年)。
他生活的整個16 世紀,正是中國歷史經歷巨大震盪的時期。明代中後期的社
會歷史環境,為科學巨人李時珍的成長,造成了種種困境,也提供了某些有
利條件。一代英傑衝開艱難險阻,脫穎而出,顯示了民族文化的無比潛力。
全面瞭解李時珍所處的時代背景,環境氣氛,社會心態。文化氛圍,對於認
識他成長並取得卓越成就的各種歷史條件,是十分必要的。
一、16 世紀的中國社會
從明英宗(1436—1449)到明神宗(1573—1620),史稱明代中葉。在
此150 多年期間,有過五朝天子。李時珍生活在明中葉的後半段,經歷了正
德(武宗, 1505—1521)、嘉靖(世宗1522—1567)、隆慶(穆宗1567
—1572)、萬曆(神宗, 1573—1620)四代王朝統治。他逝世後剛好半個
世紀,明王朝就覆滅了(1644)。
明朝初期,曾經取得過輝煌成就。那時政治比較穩定,社會生產力有較
大發展,經濟相當繁榮。為加強與南亞和非洲的往來, 15 世紀初,著名航
海家鄭和(1371—1435)曾率領浩浩蕩蕩的船隊七次遠航,大振國威。當時
的中華帝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方面,還是在科學文化方面,都雄踞世界先進
行列,為萬國所矚目。1435 年,明英宗即位,從此明帝國進入中衰時期。政
治上日益腐化,社會日益動亂,經濟瀕臨崩潰。李時珍在社會動亂的年代,
忍辱負重,苦苦掙扎,自學成才,終於攀登上科學高峰。
李時珍生活的年代社會一直動盪不安。自英宗開始,經武宗(正德),
到世宗(嘉靖),幾代君主昏庸享樂,長期不問政事,宦官乘機竊取政柄,
形成宦官專政局面,以致人們只知有太監,不知有天子。武宗時,宦官劉瑾
當權,皇帝形同傀儡。民眾諷刺說:北京有兩個皇帝,一個是坐皇帝,一個
是立皇帝;一個是朱皇帝,一個是劉皇帝。(張萱:《西園聞見錄)卷一○
○,《內臣》上)
宦官們實行特務統治。原來皇室設東廠,作為偵探臣僚不法行為的機構。
宦官控制東廠,橫行不法,打擊異己,以鞏固自己的權力。憲宗時,宦官汪
直另設西廠以控制東廠,武宗時劉瑾又設立內行廠以控制東廠和西廠,在北
京和南京(留都)偵察異己,坑害良民,鎮壓人民的秘密結社活動,人民蒙
冤而死者無計其數。(《明史》卷九,《刑法志》三)嘉靖時期,宦官勢力
受到排斥,由親近皇帝的內閣大學士中的首輔當政,首輔位極人臣,獨攬內
外朝政。為了爭奪首輔權位,大學士聯結朋黨,攀引門生,互相傾軋。嚴嵩
以善於撰寫“青詞”(道教齋醮禱神文告)而得到天子寵信,於1548 年取代
夏言為首輔。從此他家“子為侍郎,孫為錦衣中書,賓客滿朝班,姻親盡朱
紫,”(《明史·張羽仲傳》)不少人趨炎附勢,與之狼狽為奸。大臣起來
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