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的人說了,你要是能投四十個億進來——你可以擁有電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凱瑟琳在意的是這個,電廠賺錢厲害,這誰不知道?至於說不能控股,這簡直太正常了,電力是工業的命根子,她也不指望自己能例外——決策啥的她不想沾邊,坐在一邊安安生生地數錢就行了。
可是陳太忠一聽,就覺得她是被忽悠了,地電那幫人窮得眼珠子發藍,只要你有錢,啥都敢答應你,但是錢到賬以後會怎麼樣,那鬼才知道。
有人敢昧美國友人的錢?別說,這種可能性真的存在,鉅額利潤擺在面前,由不得人不動心,而且康曉安這人太急於做出成績——沒錯,康總未必是出於利益的目的動你。
簡而言之一句話,電廠再賺錢,也不過是個企業,只要是企業,就有賠本的風險,凱瑟琳你覺得電廠一定賺錢?抱歉,康曉安可以讓它不賺錢。
這不是說海洲電廠會作假賬——假賬只是可能性之一罷了,最關鍵的是,電力已經實施了廠網分離的政策,也就是發電企業和電網分開了,發電的只管發電,電網的只管電網。
不要小看了這個廠網分離,這是很要命的玩意兒,還是那句話,電廠雖然賺錢,但是賣得出去電才能賺錢,要不然就是白瞎。
現在電力緊張,那自然是發了電不愁賣,但是隻要存在供需關係,那就存在個價格浮動的問題,電力系統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口號——競價上網,哪家發電企業的價格低,電網就優先購買那家的。
當然,現在電力,基本上處於賣方市場,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忽視,但是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將來的發電市場,拼的就是發電成本,拼的就是人脈關係。
拼發電成本,這很好理解,以北崇即將建設的電廠來算,兩臺機組一共十萬千瓦,每度電降低一分錢成本,滿負荷執行的話,一小時的發電量就能降低一千塊的成本,一天二十四小時就是節省兩萬四千塊。
那麼一年下來,就是七百餘萬元的差距,考慮到電網均衡,機組不可能一直滿負荷執行,再考慮到機組還有年檢、大修之類的情況,還要降低一點差距,但饒是如此,基本上一年五百萬的差距是差不多的。
這只是競價上網時差了一分錢,要是差兩分錢的話,就北崇這麼個十萬千瓦小電廠,一年的利差就可以達到一千萬,那麼……一百萬千瓦的電廠,一年的利差有多少?
正是因為如此,國家主張淘汰十萬千瓦以下的機組,那種小機組不但汙染重,單位發電的成本也高,跟現代的大功率機組,根本沒法比。
現在國家普遍缺電,所以有些老舊機組就是減緩拆除了,但是長遠來看,這是趨勢。
有人說了,海洲要上的是一百八十萬的大電廠,發電成本肯定高不到哪裡去,要是公平地競價上網的話,也是很有優勢的,沒必要太悲觀。
但是然而可是,說話的人就沒想一想……這世界上真的存在絕對的公平嗎?
所以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競價上網,還要拼人脈關係,這就不是單純的徇私枉法了,是綜合考慮的問題。
打個比方說吧,目前在天南,建福公司的平均發電成本,一度電在一毛八左右——水電的成本確實低,這還是小水電,所以成本偏高,但是一毛八足夠了。
建福在天南的部分電網,發電量有盈餘,可以兩毛錢一度,賣給大網,這是雙贏的局面,但是電業局這個大網,說成什麼都不收它
在這個電力緊張的時候,任由水流嘩嘩地跑掉,也不收這個錢,他們寧願收取十萬火電機組的電,哪怕那些機組增加了額外的環保除塵裝置之後,發電成本已經高達三毛二。
也就是目前全國都缺電,所以這些機組得以苟延殘喘,真要到供需平衡的時候,敢上網競價的,都不會有二十萬的機組,起碼也得是二十五萬的機組。
這就是人脈關係的重要了,兩毛都不到的水電上不了電網,三毛二的火電上得去,這並不僅僅是供需關係的問題。、
要說北崇這個電廠建成,發電成本怕是也逼近三毛了,但這是新能源,又有環保效應,只衝這兩點,就有資格高價賣電,誰都不能說什麼。
所以說政府裡的事情,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楚的。
3411章孰重孰輕(下)
陳太忠想的也是這個,凱瑟琳你傻不啦嘰地決定參股電廠了,可電廠裡的電不是隨便賣的,到時候賣不出去,你就哭破大天都沒用了。
要說這地電,還有個好處,不但有發電企業,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