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千三百三十一章 全民福利

百左右。

成本五個億的煤炭,目前一旦丟擲,起碼賺四個億——這是正兒八經的好煤,沒有煤矸石的。

陳太忠原本已經將這一部分利潤算進口袋了,聽到這個反應之後,想一想做出決定:賣煤,憑北崇身份證和戶口本,可以享受每噸三百元的優惠價。

至於說北崇外面的人?對不起了,不賣!這個價錢真的太低了。

當然,三百還是要高於進價,但是煤場建設、煤炭損耗、人員管理,哪個不花錢?區裡也得有點盈利不是?

像北崇這樣的煤炭,零散市場上,根本不可能低於每噸四百——大戶買賣也到了三百七八,就是那煤販子說的話,三五千噸都算不入流的。

陳某人做事,一向胳膊肘往裡拐,區裡區外分別對待,收苧麻是如此,賣煤炭也是如此,不過收苧麻是區裡有需求,為了保證原料供給,能適當照顧一下走得近的縣區。

可賣煤炭就不同了,煤站的建設用的是區裡的錢,造福也只能造福區裡,讓外面縣區的人得利,這算怎麼回事?

陳書記定下基調之後,王媛媛完善了方案,並且在政府門口和電視臺做了公示——跟苧麻廠不同的是,煤站直接屬於區計委管理,別人都伸不過來手。

她在最初的時候計劃,每個菸農只能購買上限一噸的煤炭——事實上,再大的種植戶,炕煙也用不了一噸煤,但是定得低了,有些人可能不夠用。

不過她這個想法,終究有不完善之處,在她向別人徵求意見的時候,徐瑞麟很明確地指出,煤站是區裡的,這個價格賣煤,相當於是區裡的福利,而這些福利只限於菸農——這是對其他人的不公平。

可是很多人用不到煤,王媛媛嘆口氣,倒是很可能有人利用這個機會,倒賣煤炭發財。

這跟當年北崇人倒賣苧麻指標,是同一個道理,王主任對此心知肚明。

然而真要細說起來,這兩件事又是截然相反的,一個是北崇人利用規則賺外地人的錢;一個是其他人利用規則,套取北崇百姓的福利。

王主任知道,陳老大是不會答應這種事的,所以她請示陳書記,陳太忠的指示就是:先定每人一噸煤,大不了十八萬北崇老百姓,我賣十八萬噸便宜煤——區裡的發展成果,老百姓有資格享受。

陳書記這決定,真是霸氣無比,一噸煤就算八十的利差,十八萬噸煤,就是一千五百萬出去了,不過他也不怕其他人歪嘴,這個價錢賣煤,區裡已經賺了,我少賺一點,補貼區裡的老百姓,誰敢說我做得不對?

方案拿出來,區政府上個會,娘子軍們見是王媛媛提出的,黨代表又大力支援,就一致透過了,不過旁聽的紀檢書記靳毓寧建議:還富於民是好的,但是最好先試驗一週左右,充分了解一下各方反應,做好記錄,如果發現嚴重缺陷,改正也來得及——大不了損失點錢。

靳書記的反應也是正常的,還富於民這種事兒,一般也就存在於村委這個級別,還多是城中村的村委,集體的資產取得了收益,村民們就能分紅。

到了鄉鎮政府,這種事兒就沒人聽說了,更別說是縣區政府一級的,全民享受福利,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引發不可測的後果,紀檢書記適當提示一下,並不為過,這不光是顯示存在感的問題,萬一有事,他能把自己摘出來。

陳太忠表示,靳書記這個建議是可取的,先試行一週,現在已經是第五天了,他過來了解一下情況。

情況還真像王媛媛想的那樣,不少非菸農的老百姓,拿著身份證和戶口本來排隊買煤,買完煤都不用拉走,直接每噸加個五、六十元,就賣給門口的煤販子了。

也有那更看重錢的,三四家合夥,租一輛卡車,不是拉到陽州,就是拉到外地了——反正回程車還便宜。

這五天下來,已經拉走了兩萬五千多噸煤,門口的卡車都排起了長龍,物流中心的車輛配送員也再度忙了起來。

不過也有不好的訊息,有些人就沒能力前來買煤,北崇人裡真有窮的,像那臨雲鄉的石門村,一噸煤三百塊,一家五口人就是一千五百塊——他們到哪裡找這個錢?

人窮,還想賺點錢,就把指標賣給別人,這五天裡,煤站抓了八起這種事兒。(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

PS:更新到,召喚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