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二章

萬事都怕人琢磨,陳太忠一路走著,直到到了區政府門口,才恍然大悟,敢情,這年頭,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只有不做,才可能不錯啊!

照這麼來說,張書記的建議,那得反過來理解:你也別瞎折騰了,官場有風險,入場須謹慎,你就在地誌辦主任地位子上好好地待著吧。

這是至理名言,就算他一直不作為,將來地誌辦裁撤了,政府也一定要給他安排個出路,世間事原本如此。

可陳太忠當然不能接受這種碌碌無為,少不得就要下下辛苦,自己老實地去跑圖書館之類的地方了。

這下,倒是苦了李麗紅李大姐,原本,辦公室裡有陳太忠坐鎮的話,她只需每天上下午來擦擦桌子掃掃地,再隨便找個藉口,就可以比較早地離開,還能混個全勤。

可陳主任這麼一出去,她就沒辦法早走了,辦公室裡怎麼也得留人不是?

十來天下來,李麗紅扛不住了,人都是慣出來的,若是陳太忠一開始嚴把考勤關的話,她倒也沒什麼念想,可既然習慣了早走,這日子就有些無法忍受了。

這天,她正在擦抹桌子,看到陳太忠又拎起手包向外走,就有點著急了,“陳主任,今天我愛人出差,我得早點回家給孩子做飯。”

我靠,現在才八點半啊!陳太忠看她一眼,也懶得跟她一般計較,淡淡地回了一句,“今天我去寧家巷有要緊事,要想早點回,那你自己看著辦吧。”

今天他確實有事,因為他要去保護“文物古蹟”。

鳳凰市的寧家,在幾百年前是十足的大戶。也出了幾個了不得的人物,到得後來。寧家逐漸沒落了下去,不過依舊算得上是鳳凰旺族,眼下地寧家巷,僅僅是寧家宗祠所在地。

經過近代中國的百年動盪,寧家的風光也就不再重現了,到得臨近解放的時候,寧氏中人趁些身家的主兒。為了逃避專政,四散逃逸了。

這宗祠在解放後,就收歸國有了,後來安置了居民住進去,才有了這麼個小小的寧家巷,很多城市裡,都有類似地例子。

寧家地宗祠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了,只有東向偏殿處,還留了那麼七八間平房,有幾戶居民在住。

前些年。寧家後人歸來,手持寧家地房地文書,一定要討要寧家巷的土地,經過一段時間交涉,寧家兄妹也不知道找了什麼人,到最後居然要到了那一溜平房。

那是公產房,政府真要從居民手中回收,只要能將遷走的人妥善安置。倒也無須費多大的周折。

為了這事,鳳凰市的報紙上,還做過一些討論,諸如“警惕新的反攻倒算翻案風”之類的,更明白地指出,在解放前,寧氏諸戶在天南算是屈指可數地大戶。他們聚斂的錢財,顯然來自於對勞動人民地盤剝。

不過,官方的解釋是,別的東西不給就不給了,這是人家的宗祠,而且還是偏殿的幾間房,給了也就給了,畢竟這也算文物不是?

陳太忠原本沒對這事怎麼上心,不過,前一陣他查地方誌。卻發現一個

那就是大家所風傳的寧家,並不是“寧家”,而是“

和寧,系出同宗,分為兄弟二人所承繼,解放後簡化繁體字,將這個字都歸到“寧”中去了,而事實上,鳳凰市的大戶是姓一族,這姓氏很古老,在國內卻沒有什麼公認的根底。

這事情上,絕對是可以做做文章地,宣傳得當的話,把寧家巷弄成氏歸宗認祖的場所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一溜平房,也涉及了“文物”,少不得,陳太忠是要去現場看看的。

去了一看,他才發現寧氏兄妹正搗騰房子呢,他倆打算拆了這一溜平房,蓋成小樓,好對外出租,寧家巷雖小,但臨街的房子,那也是門面啊。

陳太忠當時就上前阻止,誰想那兄妹倆根本不吃他這一套,“你算什麼玩意兒?我拆我們自家的房子,關你屁事!”

“我是橫山區政府的,你們這是公產房,而且還是文物,在這種房子上動手腳,信不信我報警把你們抓起來?”

兄妹倆少不得要把房屋產權證拿出來跟他計較一翻,“什麼公產房?喏……看清楚了吧?落實政策,現在轉私產了!”

從政策落實檔案和房屋產權證上,陳太忠發現一個問題,這兄妹倆地姓,全是寧而不是,或者,能在這事兒上找找碴子?“這是文物,想動的話,還得拿你們以前房屋地契出來,嗯,我得向文物局瞭解一下情況才行!”

寧氏兄妹哪裡肯吃這套?直到陳太忠把自己的工作證拿出來,那二位看到蓋著“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