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部分

打,最後被處死的場面時,會有什麼樣的心態?

對基督徒們來說,那種感覺應該是看著一個自己的血肉摯親被折磨了2個小時後一種讓人心痛的不能自已的感覺!

這部電影在電影院正式播出的時候,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之時,整個電影院哭聲一片,無數人跪著大哭大喊,眼睜睜地看著基督死去,而在於聖灰節的首映式上,一位來自堪薩斯州的56歲廣告商佩吉?斯科特因不堪耶穌受刑的畫面而心臟病突發,最後死在醫院。

耶穌的死也許是讓基督徒們傷透了心,但從另一群人看來,卻更是惱火。

那便是美國的猶太人。

在揹負了殺害基督的罪名上千年之後,雖然1965年,羅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上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從此以後,他們不再需要揹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這讓所有猶太人都放下了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可是,當梅爾?吉布森開始自編自導《耶穌受難記》時,陰影再次襲上了那些生活在美國的猶太人的心頭,片中涉及的敏感宗教問題正是矛盾的來源所在。

這部影片的上映更是加重了猶太人的憂心,擾亂了任何一名猶太人的正常生活。

《耶穌受難記》電影再度激起天主教徒與猶太教徒之間的論戰,甚至它被指責是反猶太主義的,在科威特和巴林被當地政府禁止上映。

而有人說,整個美國的經濟都掌握在猶太人的手裡,而這樣一部打著讓有罪的人看清自己的罪行旗號的電影,可想而知,會讓猶太人多麼的惱火。

同樣被猶太人掌控的好萊塢向來對宗教抱著嘲諷的態度,對有關宗教的電影更是嗤之以鼻,當梅爾?吉布森公佈自己計劃拍攝一部耶穌受難的電影時,這位曾經執導《勇敢的心》的導演,立刻遭受到了各種勢力的非難與阻擾。

吉布森發現自己突然間有了這麼多的敵人。

大導演馬丁?西科塞斯因為拍攝《基督的最後誘惑》將基督變成一個沉溺****與婚姻的凡人,差點遭人毒手命喪黃泉。

梅爾?吉布森重拾這個題材,再現了耶穌受難的過程,又觸到了許多人的痛處。

銀幕上的基督被毒打得遍體鱗傷血跡斑斑,所有的猶太人將再次重溫他們曾經犯下的千古罪過,也為羅馬人澄清了他們的千年的冤案,畢竟羅馬文化與基督教義完全不相違背(除希臘的多神教外),而且羅馬文化也對當今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耶穌受難記》這塊燙手的芋頭讓許多製片公司望而卻步,梅爾?吉布森只能依靠他自己打下的基礎各方籌集了約3000萬美元的資金來拍攝。甚至在電影製作完成後,他一直找不到電影公司敢於發行,好在試映後優秀的各方評論給他打氣,許多看過影片的宗教界人士,也對他的工作表示讚賞,最後終於由紐馬克特公司接手了發行工作,而且爭取到了2000多家的電影院線,實屬不易。

爭吵,論戰,宗教,上映就死人,沒有人願意發行,這一大堆的難題都堆到了張東城的面前,讓他實在難以抉擇。

“傑克,你要拍電影我很支援,但拍一部這樣敏感而觸動無數人神經的電影,會不會太……”張東城仔細地想了想,繼而很是誠肯地說道。

這裡面蘊藏的機會不少,但炸彈也埋了很多,張東城的東城影業已經過了大鳴大放,用爭議來吸引眼球的時候了,這時候埋頭掙錢才是王道,沒必要搞來這麼多麻煩。

而傑克卻沉默了,他只是扭著手,低著頭。

信仰,在這一刻肯定是佔據上風的,張東城很明白。

“從我來到美國的第二年,我便認識了梅爾吉布森,我們成為了好朋友,因為我們的信仰相同。”傑克將有些散亂的灰白頭髮重新打理好,不緊不慢地說著:““從那時候開始,這部《耶穌受難記》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聚會中,出現在聊天裡,梅爾吉布森為它至少準備了五年的時間,而在我的內心深處,我迫切地想要用電影的形式把這個傳記宗教的故事講述出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信仰,能夠為自己的信仰做些事情是很偉大的。哪怕是要付出些代價!”

當傑克說著這些話的時候,他的臉上泛著神聖的光,他緊緊地閉起眼,彷彿在心裡體會著耶穌的方向。

為夢想而拍電影,是很偉大。

但為信仰而拍電影,同樣偉大。

“從籌備、手稿到劇本,我和梅爾吉布森付出了無法計量的心血。我們所有的閒餘生活都是圍繞著它在進行。電影是我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