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手在風雨中仍奮力搏擊;像永遠向著陽光的向日葵,用微笑面對一切。是的,我是個平凡的人,一個沒有什麼作品能拿出手,而讓人笑話大言不慚的導演,但我渴望著去超越,去奮鬥,如同幾百年前大航海時代時的英國人一樣,勇敢地升起風帆,向著目標前進。”

“也許,我將死在拚博的路上,但我相信,我的臉上,必定帶著微笑。謝謝大家!”張東城說完這些話,對著所有在場的記者們深深一鞠躬,然後頭也不回,大步走出門外消失不見。

第二天,這場軒然大波並沒有因為張東城的話而平息,反而越演越烈,成為無數大報小報爭相報道,爭相議論的事件。

“超越與偉大,史密斯精彩演講獲得一片掌聲,《兩杆大煙槍》成為全英熱門話題。”——英國泰晤士報。

“是大言不慚還是偉大的奇蹟,讓我們試目以待吧。”——英國太陽報

“史密斯張依然囂張,自稱想要創造電影界的世界記錄!”——英國每日郵報

“是非曲直,也許只有等到電影上映那天才能見分曉!”——英國世界新聞報

“偉大,是為了更偉大!史密斯張的話發人深省!”--英國頭條娛樂

第55章我們將無可阻擋

很顯然,張東城的發言打動了大部份的記者,他們收起對這位年輕的中國導演的偏見,不偏不倚地記錄著整件事的過程,講述著他們的看法,對於這部電影的最終定案已經普遍覺得只有看過之後,才能真正瞭解事情的真像。

不過,以每日郵報為首的一小撮英國小報,還是大幅的標題報道著歪曲張東城意思,肆無忌憚地嘲笑著一位僅僅只有一部十三分鐘短片的電影導演,嘲笑他這異想天開的夢想。

一切,都或許是因為他的黃色面板和黑色的眼眸,英國從世界第一的寶座上滑落之後,便緊跟著原來的小弟屁股後面打轉,對於漸漸甦醒,將要屹立世界之巔的國家充滿了恐懼,嫉妒以及仇恨。

每日郵報的這種莫名心態,其實也代表著英國本土某些人士對華夏的種種擔心,他們依然沉浸在當年幾萬人便征服這個帝國的輝煌過去,極度厭惡著這個國家任何一點進步,任何一點挑戰。

他們把這種情緒統統轉移到張東城這冉冉升起的電影界新星的身上,在他的身邊叫囂著,指責著,大罵著,試圖用他們那陰暗的內心製造種種狀態,讓張東城疲於奔命,然後票房失敗之後,再落井下石。

如果,這部電影和原來的時空一樣,是由正宗的英國導演拍攝的,那全英媒體必然大唱讚歌,就算再囂張再目中無人地宣佈教父也就是個屁,那些記者們也會筆下生花,將其描繪成勇於向經典挑戰的鬥士。

根據泰晤士報的讀者調查,對於張東城的話持支援態度的,僅僅只有15%,而覺得這只是年輕導演為了宣傳電影而製造噱頭的,佔了34%,完全無所謂的,佔了23%,甚至有28%的英國人認為,他們不會為了這部電影而走進電影院,也就是說,他們受到了負面報道的影響,有可能會抵制這部電影!

情況是如此的糟,讓整個電影劇組的人們都覺得心情壓抑,拍攝中屢屢出錯,不復之前一片歡騰,拍攝不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折磨。

“CUT!”張東城停了聲停,有些蒼白的臉上依然帶著笑,卻有些剋制的憤怒。

“你們怎麼了?早上沒有吃飯還是怎麼的?一個個沒精打彩,都打起精神來好嗎?”張東城的話並不是對演員們的指責,而是針對某些工作人員。

那,燈光都歪了,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演員們的心態還好,畢竟這是他們第一部電影,拚足了老命的他們只想著留下自己在鏡頭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這部電影之後會不會繼續電影演員的身份,還要兩說。

而劇組人員就不一樣了,一部好的電影成功上市之後,他們的資歷都會得到增長,片酬肯定會上升,而如果拍了一部爛片,當下一部電影的導演問起:“嘿,夥計,你上一部電影是什麼?什麼!是那部票房慘敗,口碑極差的電影?”

好吧,自己肯定會被掃地出門,也許,連工作都難找了。

所以這種擔心自然而然地影響著他們的心態,在工作中走神出錯也就在所難免了。

“嘿,夥計們,振做一點好嗎?難道你們就這樣自報自棄,任由那些無聊的話題成為事實?”阿達曼作為張東城最好的朋友,第一個跳了出來,情緒激動的他連臉都氣歪了。

“阿達曼,不要指責他們。是人,都會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