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1部分

“祝家出事了?先去萬壽鼎看看!”蘇九心中一動,頓時就有了決定。

萬壽鼎,華夏九鼎之一。

蘇九要去這個萬壽鼎,並不是華夏九鼎的萬壽鼎,而是南嶽小鎮一個山頭上的青銅鼎。

這是南嶽的一個景區,這個鼎乃是新華夏的時候,鑄造的,採用華夏曆史上各個民族的文字,書寫“萬壽”兩字,以漢字為核心,刻畫在此鼎的表面。

中華萬壽鼎,矗立駕鶴峰。

體重五十六,萬壽字不同。

沿足攀階入,捧桃老壽星。

吉尼兩紀錄,“壽嶽”更馳名。

這首詩,就是形容萬壽鼎的,“中華萬壽鼎”用五十六噸青銅鑄就,高九點九米,創世界第一大鼎和壽字最多兩項吉尼斯紀錄。

這也世人眼中的萬壽鼎。

不過在蘇九心中就沒有這麼簡單。

萬壽鼎確實是現代鑄造的。

但是,在這巨大的萬壽鼎之中,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當年祝家,將小萬壽鼎融入了這大萬壽鼎之中。

讓這萬壽鼎有了一絲獨有的氣場。

因為,這萬壽鼎擺在這裡,是起鎮壓作用。

關於鎮壓,這又不得不說道另外一個傳說,關於九百蛟龍的傳說、

南嶽大廟,又被稱為“南國故宮”,是專門為了祭祀南嶽聖帝而修建的,是華夏南方規模最為宏大、佈局最為完整的宮殿式建築群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大廟中有八百條形態各異的蛟龍被刻於屋頂、石柱和欄杆上。(未完待續。)

第857章 九百蛟龍傳說

為什麼會雕刻這麼多的蛟龍呢?這還得從一個傳說講起。

據說,遠古時候,祝融部落時代。

那個時候祝融非常聰明,他發現如果將兩塊石頭猛烈撞擊摩擦就會出現火花,這樣就能取火了。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黃帝。

黃帝為了獎賞他,封給他一個官職——正火官,並派他去鎮守南方。

祝融來到南方,住在衡山。

他把取火的方法教給了當地的百姓。百姓們很快就學會了,他們用火烤東西吃,還用火照明,遇到野獸襲擊人類的時候,就用火把把它們趕走。火給大家帶來了便利,百姓們因此過上了好日子。大家很感激祝融,對他非常尊敬。

一天,祝融把南方各個氏族的首領都召集在一塊兒,把火種分給他們,讓他們各自儲存好火種。可是祝融並不知道儲存火種的方法,只是叫大家把火種埋在地下,不讓它熄滅。

誰知過了一段時間,火種燃燒起來了,而且越燒越旺,弄得整個南嶽的地底下都是烈火。地底下的烈火把地面烤得滾燙,花草樹木全枯死了,江河裡的水也被煮開了……到處都是一片焦黃,莊稼也沒辦法種,大家沒有吃的,又熱又餓,一個個精神萎靡,站都站不穩。

有一位龍子,住在離衡山不遠的湘江,此時龍宮就像一個蒸籠,熱得他實在受不了了,只好向住在南海的父親求救。

湘江龍子寫了一封信,派親信火速送到南海。南海龍王接到兒子的信,得知了兒子現在的情況,萬分焦急。

可這南嶽距離南海有幾千裡水路,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這該如何是好呀?旁邊的龜丞相站出來說:“陛下,不如這樣,我們先將海水呵成氣,變成雲,吹到南嶽去,到時候雲變成雨,下他個三天三夜,先救急再說。”

龍王覺得他說得有道理,趕緊派人去呵海水,就這樣,南海的水整整被呵下去了三尺三寸。

可是,龍王降下的水,只能暫時緩解地面上的熱,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地底下的火依舊在燃燒。

過不多久,南海龍王來南嶽巡視,看見南嶽方圓百里都是積水,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泡在水裡,人們跑到山頂上避難。

水在地上流,地下卻仍然有火,烤得大地還是像個蒸籠一樣。南海龍王看到自己澆下的雨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心裡別提有多難過了。

他想來想去也想不到什麼好辦法,這時湘江龍子說:“父王,俗話說,有事問三老,說不定老百姓會有辦法呢?我們不妨去問問他們吧。”

龍王想了想,也只有這個辦法了。於是他化身人形,變成一個老者,龍子則變成隨從跟在他身後,一起朝村子裡走去。

龍王父子從前山走到後山,從東山走到西山,碰見老人就問。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個山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