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系統出品,必屬精品,本來趙杜天還在擔憂系統會不會只獎勵前世歷史上,最初開發出來的不穩定後膛槍,炸堂卡殼的機率比燧發槍很坑!
在得到任務獎勵後,趙杜天的顧慮徹底消失,因為帝國時代系統獎勵的正是趙杜天前世裡第一款大規模運用,質量可靠,讓普魯士七週內打垮奧地利帝國的‘神器’——德萊賽步槍!
德萊賽步槍可謂是劃時代意義的步槍改革,在普奧戰爭以前,歐洲主流國家基本上沒有多少人認同後膛槍的效用,這可不是單純的紳士精神作用,德萊賽步槍以前的後膛槍,操作複雜不說,還經常出現卡殼炸堂等事故,跟設計成熟的前膛槍比起來實用性真心不咋地!
再加上一大堆保守的各國將領用慣了前膛槍,自然不願意使用沒有任何戰績的後膛槍!
就連德萊賽步槍的發明國家普魯士王國中,也有不少反對列裝這款後膛槍的聲音!
據說,一位普魯士將軍非常討厭後裝槍,他在死時留下遺言,要求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裝滑膛槍放一陣槍聲,否則他死不瞑目。
一個瑞士軍事代表團訪問普魯士時,檢閱了普魯士後裝槍部隊的瑞士將軍邊走邊嚷嚷道:“用嘴吃東西才是高貴的(指前裝槍),瑞士射手從來不會卑賤到使用從尾部裝填的‘**槍’(指後裝槍)來射擊。”
當然,在普奧戰爭後,所有反對的聲音都閉上了嘴,所有的歐洲國家都開始列裝後膛槍!
原因很簡單,使用前裝槍的奧地利帝國,敗得實在是太慘太快了!
系統直接將這一款德萊賽步槍成熟全套技術獎勵給趙杜天,如何能讓他不欣喜?
這個時代的科技類似於拿破崙之前的時期,連前裝線膛槍都沒有普及,更別提後膛槍了!
歐洲各國還停留在燧發槍50——100米距離內對射的程度,可想而知,一旦有效射程達到600米的德萊賽步槍出現在戰場上,會是什麼情景?
當然,步槍的有效射程並不是說戰爭中真正運用的射程,畢竟人眼的瞄準距離是有限度的,在沒有專業狙擊鏡的情況下,經過訓練計程車兵,能打中3、4百米開外的人體目標,就算不錯了!
這也是為何一戰二戰時期,槍械射程很遠,但交戰距離卻遠不如槍械有效射程的原因,打不著啊!
理所當然的,狙擊手也變得額外可怕起來!
收到任務獎勵的趙杜天,很快就在帝國時代輔助系統上,拉出了德萊賽步槍的資料,身為一個軍事獨裁暴君,趙杜天可以不用自己會造武器,但武器的效能資料必須瞭解!
畢竟,獨裁的趙杜天可不光光是政治家,還是大漢帝國的最高軍事統帥,帝國參謀部的軍事計劃他都有參與,自然要儘可能多的為自己灌輸軍事常識!
君不見,當年二戰時期,無論是希特烈還是斯大林,每一次新武器的研製生產,都要親臨視察麼?
明白自家軍隊武器水準,是一個軍事獨裁者的基本素養!
德萊賽步槍採用“針刺”發火原理彈丸、起爆藥和黑火藥全部裝在一個圓筒狀紙彈殼中,但起爆藥不是裝在彈殼尾部,而是裝在彈丸底面中間的。當扣動扳機後,彈簧的力量釋放細長的擊針,從槍機前端刺入彈膛內槍彈紙殼的底部,並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彈丸底部的起爆藥並將其引爆,繼而點燃紙殼內的黑火藥。在槍機被開啟以前,其擊針後部的一個扳手必須要先行移動,然後才能旋轉並向後開啟槍機,裝填下一發子彈,再將槍機推到位並旋轉關閉彈膛。在擊發之前,需要用手將擊針後部的那個扳手豎起並向後旋轉到待擊位置。
早前的火槍,彈藥都是由槍管前面裝進去的,而後裝槍是子彈從槍械後面裝進去的。那麼優勢就很明顯了。如果一個人要從槍口裝彈藥,那麼人必須站起來,在缺少掩體的情況下,整個人都會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而後裝槍不一樣,使用後裝槍,在臥倒的情況下就可以裝填彈藥,敵人就很難攻擊到。而且德萊賽步槍採用了旋轉後拉式槍機,使射速大大提高。德萊賽步槍的射速是當時各國部隊普遍裝備的前裝槍的近5倍。正是這兩個優勢,讓普魯士軍隊在七週內打敗了奧地利軍隊。
德萊賽步槍使用擊針擊發,但這個擊針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太長。擊針過長會使擊針經常接觸灼熱的火藥而造成擊針損壞。後裝彈藥是德萊賽步槍的一個優點,同時也是一個缺點。後膛的氣密性很差,瀉出的火藥氣體會干擾射手瞄準,嚴重的甚至會灼傷面板。當然,這在現在來講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