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
文華殿這個三個字,在天下士子的心目中,分量絕對足夠。尤其是對於寒門學子,文華殿更是一處絕對神聖的存在。朝廷中樞,萬人仰止,但凡讀書之人,何人能不希冀?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說的乃是科舉高中。然而即便高中狀元,仕途也還遠得很。舉人考中“狀元”後,皇帝封他什麼官呢?按小說、戲劇所講,不外乎禮部尚書、八府巡按之類,即在皇帝左右辦事,掌握文書章奏,或受監察御史委派,到各省巡視,考察吏治;有的還被召為“駙馬”;要不就是到省主持巡迴考士的學政,看來官職都頗為不小。然而實際上,“新科狀元”的官職是有規定的,而且職位也比小說、戲劇中所說的低得多。
以大魏朝為例,會試中舉的貢生'地方儒學生員(秀才)升入京師國子監就讀的稱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欽定即“狀元”,二、三名為“榜眼”、“探花”。這頭三名合稱為“一甲進士”,可以得到皇帝賜的“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可賜“進士出身”,“三甲進士”可賜“同進士出身”的頭銜。但只有這“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