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的隆重。不僅為了展示朝廷的力量和正統性,也是為了繼續收天下寒門士子之心。
按照大魏朝的規定,會試中舉的貢生【地方儒學生員(秀才)升入京師國子監就讀的稱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欽定即“狀元”,二、三名為“榜眼”、“探花”。這頭三名合稱為“一甲進士”,可以得到皇帝賜的“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可賜“進士出身”,“三甲進士”可賜“同進士出身”的頭銜。但只有這“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地區任職級別;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相當於後世的縣長之職,是個地地道道的“芝麻官”。“編修”一職,是個修國史、實錄、會要的官稱。
一甲少見,進士稍多。而進士出身的官員,要從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這個掛名職務開始,一路混到朝廷中樞六部之位,就算沈顧秦杜之家,只要不是家主或者少主,那也得二十多年。而作為寒門士子,要到六部首腦,怕不得要三十年!至於更高一點,進入素有“四加三”之名的內閣成為閣老、閣臣,則不僅是需要三十來年苦熬資歷,而且還要仕途通達,運氣非凡。所以,文華殿乃皇宮中除了太和殿之外,最為神聖之所在。
但眼下卻有了一個例外,那就是左相秋臨江。
秋臨江原本外放知府,現在卻以寒門子弟名列諸相之首,可謂大魏兩百年來第一奇觀。不僅如此,皇上對於秋臨江的寵信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這次科舉,為了表示朝廷的重視,竟然讓左相秋臨江親自擔任主考,可謂難得。
今日正是放榜的日子,外面極為喧鬧,秋臨江也安靜不了,正在文華殿上以主考官的身份接受一干進士的拜見。他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就是告之一下他們進宮的規矩,特別是面見陛下的規矩,以免君前失儀。另外也就是以主考官的身份恭喜和勉慰他們一番罷了。
一群進士們好容易聽完了秋臨江的話,進到太和殿,見到皇帝。一個個心中激動不已,有些還有些腿軟,早早就跪下磕頭去了。
萬昌笑了笑:“諸位愛卿請起吧,諸位都是我大魏朝的……”他說著,忽然面色一變,目光一下渙散,口中“噗”地就噴出一口鮮血!
………………………… ……………………… ………………………… …………………………
那啥,這章少了點,凌晨再來一章吧。
卷五 千軍萬馬避白袍 第7章 風雲湧(一)
洛陽雲國公府門外那塊“文官落轎,武將下馬”的立碑前,停著一個銀頂八抬大轎。
轎子是中國的傳統交通工具。二人抬的稱“二人小轎”,四人抬的稱“四人小轎”;八人以上抬的則稱之為大轎,如“八抬大轎”等等。在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下,轎子和其它事物一樣,在使用上也是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違規則要受罰。
歷代史書對此都有明確而嚴格的記載。如“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內外鎮守,守備及公、伯、都督等,不問老少,皆不得乘轎,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如明朝隆慶二年,應城伯孫文棟違例乘轎被告發,立刻被罰停俸祿。《清史稿》中也有記載說“漢官三品以上、京堂輿頂用銀,蓋幃用皂。在京輿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職,輿夫二人,輿頂用錫。直省督、撫,輿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職以上,輿夫四人。雜職乘馬。……庶民車,黑油,齊頭,平頂,皂幔。轎同車制。其用雲頭者禁止。”官員需按例,百姓有錢也不得逾制。
按照大魏的規定,三品以上官員,可以使用銀頂八抬大轎。雙字王可以使用金頂十抬大轎,單字王及八大超品世襲罔替國公可以使用金頂十二抬大轎,皇帝則是玉頂金邊十六抬大轎。
這頂八抬大轎不用說,自然是雲岱的無疑。
後院偏廳之中,雲嵐與雲岱兩兄弟正在小酌。
“如此,大哥的意思是說,眼下我大魏東、南、西三個戰場,恐怕都將要遭受失敗?”雲岱微微皺眉問道。
雲嵐面色沉重,點點頭:“不錯,為兄正是此意。”
雲岱沉吟了一下,問道:“大哥,你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就是皇上大舉徵兵,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取得勝利?”
“那很難說。”雲嵐搖了搖頭:“眼下外面鬧成這樣,我瞧皇上似乎仍然不覺得大禍將至,反而還有閒心為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