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8部分

萬人用”,那就是說匪軍很有可能已經武裝了跟朝廷官軍一樣裝備的大軍十萬人,這再加上原先他們就已經擁有的四五萬裝備初級武裝計程車兵,至少應該有十五萬裝備齊全的大軍。然後按照這些亂軍總是無限制的大舉招兵來估計,恐怕亂軍總數已經有三十萬人了。

林曦按照這樣的預判來料敵,頓時覺得叛軍在湘陰這個長沙北邊的門戶至少應該放了六七萬大軍才對,是以趁著舉行三天招魂儀式的時間,很是督促後方運來了足夠的糧草物資,以便在湘陰打上一場硬仗。對於後勤,林曦是很關心的,因為他曾經在一次偶然的時候聽見雲錚說過一句“其實說到底,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後來林曦想想也覺得有道理,雲家軍那麼厲害,為什麼仍要臣服林家皇室?還不是因為朝廷中樞掌握的經濟實力遠超邊鎮嗎?如果真的發生武裝對抗,雲家軍強則強矣,一旦朝廷大舉徵兵,足以徵集百萬大軍與之作戰,這樣一來,以七萬嫡系為根基,總兵力二十萬的雲家軍就是磨也得被朝廷磨死。

這次剿滅叛亂,要是按照朝廷裡頭那些人的意見,那當然要“匯聚天兵,一舉殲滅”,實則林曦根本就不打算這麼幹。一舉殲滅,說得輕巧!別說那是三十萬拿著武器的人,就算是三十萬頭豬,“一舉殲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然而林曦不是曹操,他不能像曹操那樣說實話。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大人物是敢說實話的,這個不好統計,但曹操肯定是其中之一,對此林曦一直很羨慕。

曹操當然也說假話,他要進行政治鬥爭,要進行軍事鬥爭,要在官場上混,一點假話不說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曹操只要有機會他就說真話。他有一篇有名的文章叫做《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叫做《述志令》,這可以算得上是曹操的政治綱領,那是一點官話都沒有,說得非常實在。

曹操一開始說“我這個人其實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的,因為我知道我出身不好”,當然他沒有說自己是太監的養子的兒子,他說“我知道我自己不是那種很清高的、很知名的那些人士,所以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當一個郡守,‘好作政教’,好好地把這個地方治理好,讓大家都知道我曹操雖然出身不好,工作能力還是有的。後來國家遇到了動亂,我覺得一個男子漢應該為國家效勞,建功立業,我出來帶兵打仗,這個時候我的要求也不高,我想當個什麼呢?我想當個徵西將軍,我死了以後能夠在我的墓碑上寫上一行字,‘故徵西大將軍曹侯之墓’,哎呀,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後來董桌造亂,諸侯並起,我這個時候不能不出來保衛國家,保衛皇上。即便是這個時候,我也不想多帶兵,所以我每打一次勝仗,我的部隊增加了以後,我要裁軍。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實力越大,我的敵人就越多啊,人家都要來打我,我保不住自己,所以我勝利一回我裁軍一回。這說明什麼,說明我的志向是有限的,但是我也沒有想到怎麼現如今我給弄出這麼大動靜來了!那麼現在我的野心大一點了,我想當個什麼呢?當個齊桓公,晉文公,因為現在是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我只想稱霸,不想稱帝,我現在已經是漢朝的丞相了,作為人臣之貴,已經到了極點,我心滿意足,再無奢望。但是我必須在這個位置上坐著”。

他下面說了句有名的話,他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不是我曹操在這個地方鎮住,什麼孫權,什麼劉備,七七八八的那些人不早就稱皇帝了,就是因為我曹某人在這兒鎮住嘛!我這些話不光是跟諸位說說,我經常跟我的老婆孩子說,甚直我對我的老婆、我的那些妾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一定要改嫁,為什麼呢?以便把我這個志向傳播出去啊。但是現在有人說我曹操應該功成身退了,我應該到我封的那個侯國去安度晚年啊,我應該把我的職務和權力交出來了。對不起,不行,職務我是不辭的,權力我是不交的,為什麼?我現在手握兵權,才有了這一呼百應的權威,我一旦把這軍權交出去,那你們不害我嗎?你們肯定都起來害我,那我的老婆孩子就不能保全,而且皇上也不得安全,所以我絕不交權。至於皇上封給我的一些土地,那是不需要的,我要那麼多土地幹什麼呢?這個我讓出去。

所以曹操說了這麼十六個字,“江湖未靜,不得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就是我可以讓一些虛的東西出去,實的東西那我是不讓的,這叫做“不得幕虛名,而處實禍也。”這話說得實在吧!說得再實在沒有了,你說我沒有野心,我有一點,而且我的野心是一點一點大起來的;你說我有很大的野心,我不想當皇帝,我只想當晉文公,齊桓公,九合諸侯,統一中國;你說我清高,我不清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