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部分

個明顯的大問題在這裡,雲錚對火繩槍當然是看不上眼的,他要的是燧發槍。

還是西班牙人最早發明了燧發槍,用裝有彈簧的擊錘取代了火繩,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雲錚所能記得的關於燧發槍的結構,主要也就是知道兩點:一,燧發的意思就是燧石撞擊金屬片打出火花,點燃火藥發射彈藥。二,齒輪在這裡頭起了很大的作用。

東方無晴聽了雲錚的話,懷疑多過驚訝:“百步之外精確射擊?”她的疑惑不是沒有道理,把火藥彈藥打出百步之外不稀奇,但百步之外精確射擊就不同了,而且雲錚之前就已經表示了他考慮設計的這件火器,乃是一件單兵作戰兵器,單兵作戰兵器如果能在百步外“精確射擊”,那麼弓弩的優勢將會大大地被抵消,作為一個弓弩專家,東方無晴當然有理由不相信。

李墨也有些懷疑:“都指所謂的精確,是精確到何等程度?”

雲錚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開始吹牛了,反而笑呵呵地道:“這件武器如果誕生,百步之外,要打人的腦袋,應該不會打到肚子。”他本來想說“應該不會打到屁股”,但忽然想起還有東方無晴在場,不得不把屁股換成肚子,於是這話聽上去就有些古怪。

東方無晴和李墨對視了一眼,都看出對方心裡的懷疑,最後還是李墨這個對火藥更熟悉一點的問道:“都指這新式……火銃,能否告訴我們大概構造,如何能有這般能耐。”

雲錚一怔,他這時才發現,自己雖然一腦子的規劃,可真要自己動手弄一個樣品,那卻是千難萬難,具體構造……抱歉,咱給忘記了。

不過東方無晴救了他一把,她搖了搖頭:“就算百步外精確傷人,也不算多麼厲害呢,別的不說,雲少帥,上次我們東閣送到鷹揚衛的那批手弩,準確度也能達到這般程度,而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火槍製造工序之複雜,更勝手弩,而材料也更貴一些,如此製造這件兵器,豈非比大批裝備手弩還要不划算?”

雲錚一聽,頓時啞火。這倒是真忽視了,這幾天琢磨火器,倒把自己原先要見東方無晴的正事給忘記了,東方無晴的新式手弩,說起來還真是比這個時代的火器更強一些,至少從單兵殺傷力來說肯定如此。

雲錚沉吟了片刻,擺擺手:“不,還有一點無晴小姐忘了。”

“哦?”東方無晴蹙了蹙眉。

“那就是製作週期。”雲錚道:“制弩與制弓類似,而一張良弓應具備六個特徵:第一,弓體輕巧而強勁;第二,開弓容易且彈性好;第三,長時間使用射力不減;第四,無論冬夏射力保持不變;第五,射箭時聲音清脆;第六,開弓時弓體端正。弓的製造,無晴小姐乃是行家,自然知道,要選用乾透的動物韌帶經過膠湯浸煮和梳理,使之不再伸縮方能用於制弓;在製造弓體的時候要把弓乾材向開弓相反的方向彎曲,而後再貼上牛角片和筋絲;弓結構的最佳化關鍵在於‘節’的長短要合適,這樣弓才會強勁有力;制弓時膠要塗得薄,以免因膠的變化而影響弓的彈力。而對於弩,弩機上”望山“的作用(”望山“是西漢時期發明的)。因弩箭的初速高、彈道接近直線,所以可用‘望山’上的刻度對準箭鏃再對準目標後發射,以提高命中率。但是這個望山如果要真起到好的作用,則每一把弩,都要仔細調校其望山。再加上弩木的選擇,弩機的製造……‘凡為弓,冬淅幹,而春液角,夏冶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爵’。即在第一年的冬天將完全乾透的弓幹削製成型;春天將牛角製成大小合適的塊;夏天將進梳理成型再經酒蒸、錘打、擰緊、手撕使之不再收縮成為細條;到了秋天在弓乾的外側貼上筋絲,在弓乾的內側貼上角;冬天則把絲精細的纏繞在弓節上;到極寒的時候上漆;第三年春天被弦。因此這樣算來古代工匠製成一張良弓,連選材在內一共需要四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四年後打仗,最少四年前就要把所需的材料先準備好。那麼萬一是臨時出現戰爭呢?沒有辦法。但是火槍就不會這麼麻煩,火槍用木沒有那麼講究,而槍身的鐵管完全可以先造好放著,這個不比弓弦,不會因為陰雨潮溼就壞掉。而只要火藥的質量達到要求,則火槍隨時可以大批次製造,一杆火槍的製造週期不會超過五天。無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