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強化神識的秘籍,分為上中下三篇。
有針對天靈根和異靈根這類天才修士的神元篇,有針對真靈根三靈根普通修士的真元篇,也有特別針對靈根較弱、較雜的偽靈根、雜靈根和凡靈根修士的雜元篇。
凡靈根,就是視同凡人的靈根值3以下的靈根,這本書竟也想到了秘法增強其記憶。韓問得到的殘篇,就是雜元篇的全部和總綱的一部分。
韓問以微弱的靈根,修煉了雜元篇後,強化了神識,記憶力大增,可以說一日千里,不久之後,已能基本做到過目不忘。
這樣,更加提高了韓問遍覽群書的興趣,讓他明白,書中自有神仙住。
可惜,無論他怎樣努力,也沒找到傳說中的修真之路,也沒有解開他至死想解開的乾坤筆之謎。
韓問這種時有時無的靈根,偶然拿起乾坤筆把玩時,沒有被測到靈根,實屬正常。甚至如果他被乾坤筆測出靈根,試煉玄天功,反而會走火入魔,讓他萬劫不復。
因此,禍福無常,造化難測,韓問與乾坤筆,份屬無緣。
第一百六十二章 少卿
修真界人才輩出,功法、秘法和法術類書籍也是汗牛充棟。
韓問能以凡靈根,得到這本難得的對凡靈根有用的書籍,可說是天道酬勤的結果,也可說是仙緣未盡,略作補償。
這樣的結果,讓亞聖門有點為難。
不處理韓問,就為凡靈根的凡人破壞規則開了一條縫,對沒有靈根的凡人儒生,不公平。
處理韓問,阻斷他的科場應試之路,又可惜了一位勤奮好學,甚至有點仙緣的好儒生。
最終,亞聖門在大局面前,選擇了取大放小。
不過,他們也沒有象對待其他破壞規則的儒修一樣,批臭名聲,趕出科場。而是動用儒門的力量,每次在韓問參加會試時,由儒修暗中使法術,改變他答卷上的文字順序,讓整篇答卷變得晦澀難懂,文不對題。
自然,每次他的答卷都被評為差等。他次次名落孫山,始終沒有在嶽南州的會試中中舉。
就這樣,亞聖門絕了韓問的科場進身之路,讓他與官場徹底無緣。隨著韓問的幾次名落孫山,夏國的神童熱,自然也冷卻了下來。
先帝和眾多勢力,失望之餘,也不再關注韓問。同時,韓問自已,也有些心灰意冷,感慨莫名,以為官場黑暗,嫉賢妒能,必是有人在背後使了銀子,做了手腳,打壓自已。
往事不堪回首,韓問到老也沒有再提起這段經歷。王先的同學長輩們,偶有聽聞此事的,出於尊師重道,也當做禁忌話題,保持沉默。
王先聽到恩師還有這麼一段可悲可嘆的遭遇,不由感嘆造化弄人。難怪恩師明明博學多才,卻一生窩在小城教書。
王先幼時少不更事,又只在山村走動,只知道老師就應當博學多才。
直到修真之後,遍覽儒學群書,才發現當初老師精通的儒學典籍,掌握的儒家學問,是多麼的豐富。
當時,他還曾在華南峰感嘆天妒英才,可惜了老師的一身才學。
肖偉國見王先陷入了沉思,不再打擾他,而是和其他人攀談起來。
儒修和華天宗修道修士不同,修道者講求清淨無為不妄語,惜語如金,道法自然。
儒修卻是入世者,鼓吹者,洗腦者,有教無類,記憶超凡,侃侃而談。
眾人很快被肖偉國引人入盛的談天論地吸引住了,聽他講夏國修真界最近的一些動靜和見聞。
王先身上的儒學氣息,被觀察入微的肖偉國看了出來,主要是因為乾坤筆滋養王先已久。
這件頂級儒門法器,在王先運功制符時,自然溫潤其氣質,加上王先對儒學本就比較瞭解,久而久之,王先的書卷之氣,就在神通廣大的儒修面前顯露了出來。
王先很快從感嘆中擺脫出來,聽到肖偉國談到,巨船大約再行八日,就會經過距聖京城最近的懷雲縣了。
聖京城面積特別大,方圓千里,是泰天大陸最大的城池。聖京城上空,平時啟動有陣法,是禁空的,這是夏國修真界眾所周知的規矩。
懷雲縣與聖京城郊接壤,是聖京城的外圍三大縣城之一。與另兩大縣,大柔縣,密興縣接壤,成三足鼎立之勢,拱衛京畿重地。
而大柔縣,就是亞聖門總門所在地,這個縣,也是禁空的。
為了百姓生活方便,一京一縣的禁空大陣,平時,設定為凡人可自由出入,恍如不覺。修士,卻如同面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