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那玉兒遲疑一下,道:“應該都是吧。”

李靖轉過身子,面向周圍災民,道:“大夥兒還是返回宋州去吧!朝廷的賑災糧不日就要運到了!”

雖然李靖拿不準糧、款出了什麼狀況,但是他認為此時災民返還居所當有利於局勢的穩定。而且,即便江南東道的糧、款一時調不來,還可以急令江南西道調集,雖然可能會耽擱幾天,但總比讓災民們流落在外好。

周圍的災民們將信將疑,他們紛紛問道:“這位兄臺,你說的是真的嗎?”……“這位先生,你是朝廷派來賑災的官員吧?”……

李靖向張寬點頭示意,張寬立即面向眾人,大聲說道:“各位父老鄉親,我家先生正是朝廷官員,此番就為賑災而來……大家還是聽先生的話,先回去吧!”

這個訊息頓時讓許多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但也有人表示懷疑。不過,此時不管這訊息是真是假,災民們都樂於相信……畢竟,此次水勢空前,河南道被淹了十之八九,前方城鎮也不見得就有好日子過,還是歸去吧!

訊息一傳十、十傳百,不少災民開始走回頭路。張寬在李靖的授意下將那倒下的男子扶到馬背上,與災民們一道返還宋州。

途中,李靖命張寬牽著馬兒,幫那玉兒照拂祥清與小云,而他自己則去到災民中間詢問災情與官府賑災的情況。

李靖可萬萬沒有料到,這一問卻問出了大問題!……許多災民言稱曾見到好幾批人馬押送糧食來到宋州,而其間災民們雖然沒有領到足夠的糧食,但他們也只認為這些糧食不是賑放宋州的,因此也並沒有寄希望於那些糧食上,而是選擇了逃往可能領到賑災糧的地區。

用災民們的話說:“朝廷暫時不給宋州賑災糧,定是有些地方的災情更厲害,更需要糧食,咱們還是先自己想法吧!”……如此通情達理很是難得,但聽到這些話的李靖想到的卻不是災民深明大義,他聽在耳中可是驚雷一聲:朝廷為了儘快將賑災糧派放各地,俱是直接將錢、糧分發各地,不可能再有中轉之地。既然糧已經到了,怎會這些災民領取的糧食竟然不夠維繫生存?

一路訊問著,一路驚疑著,李靖與張寬隨著災民們來到了宋州。

……

來到宋州城內,李靖毫不耽擱,帶著張寬前往宋州刺史府,會見刺史劉罕松。得到通報,劉罕松恭敬地將李靖迎入府內,並吩咐下人準備酒宴,為李靖接風洗塵。

見得酒宴上的大魚大肉,李靖微微皺了皺眉頭。劉罕松看在眼裡,心中卻是一寒:看來,這位巡察使可是不太喜歡鋪張啊!如此之人也不會太愛財吧?……可得小心了!

有了如此想法,劉罕松處處陪著小心,而李靖卻是不滿災荒年間作為朝廷官員,竟然吃的如此鋪張奢侈,因此一場酒宴幾人吃的無滋無味,早早就結束散場。之後,李靖便道說旅途勞累,拒絕了劉罕松相留,自與張寬前去官署歇息了。

就在李靖與張寬退下後,看著二人遠去的背影,劉罕松禁不住眉頭緊鎖。這時候,劉罕松的記室趙通湊上前來,低聲道:“大人,巡察使面色不善,需得小心啊!”

劉罕松點點頭。此時,一陣微風吹來,在這八月天裡,劉罕松卻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

次日,李靖起了個早,與張寬一起去了城中四處走訪。

幾天走訪民間、核查官府下來,李靖發現,刺史劉罕松報上的賑災糧、款實到宋州府數量大致符合朝廷調撥量,但是宋州府報上的災民戶頭出入太大!……總十九萬戶八十萬口的戶頭,竟造出了總二十七萬戶一百三十萬口的戶頭!

宋州刺史劉罕松竟然浮報飢戶,冒領賑災糧款!

陰雲籠罩在李靖心頭,此時饑民滿城,若公佈劉罕松侵吞賑災糧款之事,只怕會激起民變。若再因此引起其它受災州縣的連鎖反應,其後果……李靖心中一凜,不敢去想象。

……

自從李靖到來之後,這些日子裡,劉罕松的思緒很亂。他從戶籍處官員的口中已經得知,巡察使李靖掌握了宋州百姓的實際戶頭數量,也就是說,他的罪行敗露了!

是夜,劉罕松半坐半躺在臥榻上,想道:“已經好幾天了,那巡察使為何久久不作反應?他是在蒐集更多的證據,還是……在等待我的賄賂?”

“來人!快去請趙記室前來!”劉罕松吩咐道。

不一會兒,趙通頭髮蓬亂匆匆趕來,直接就進了劉罕松的臥房。

“不知大人深夜傳召屬下前來有何吩咐?”趙通道。